最近老公每天领回家鸡蛋,多的时候三十只,少的也有六个鸡蛋,他鼓动我也去领,说不领
鑫博一勘
2025-05-10 16:45:50
最近老公每天领回家鸡蛋,多的时候三十只,少的也有六个鸡蛋,他鼓动我也去领,说不领白不领。我知道鸡蛋不是白领的,他们套取了你们的信息,有风险。但禁不住老公的游说,在买菜路上也拿了张化一元领三十只鸡蛋的宣传广告,在去的路上已经想好尽量不泄露自己的信息。
领鸡蛋的地方是个新开的养生馆,门口摆着台血压仪,穿白大褂的小姑娘笑出酒窝:“阿姨先测个血压吧,免费的。”我攥着广告单往后退,袖口蹭到登记册,看见老公的名字后面写满了“高血压”“湿气重”。小姑娘递来登记表,笔尖停在“子女电话”栏:“填完才能领鸡蛋哦。”
三十只鸡蛋装在粉色塑料袋里,拎着像捧易碎的月亮。回家路上遇见隔壁王婶,她怀里抱着两斤小米:“他们说攒够十个鸡蛋票,能换不锈钢盆。”她凑近我耳边:“不过昨天接到个电话,说我孙子在学校摔了……”话没说完,塑料袋里的鸡蛋晃出轻响,像极了养生馆里循环播放的“养生经”,每个字都裹着蜜,却藏着刺。
老公把鸡蛋放进冰箱,又摸出张听课证:“明天去听讲座,结束还送半斤虾。”证上印着“银发俱乐部”,会员编号是我的手机号后四位。深夜听见他在客厅打电话:“对,我老伴儿睡眠不好……”我从门缝里看见,他对着墙上的全家福叹气,相框玻璃映着养生馆发的“孝心券”——满两千减五百。
第二天的讲座在酒店会议室,门口的迎宾员鞠躬时,我看见她工牌上写着“小张”,和昨天给我测血压的姑娘不是一个人。台上的讲师举着保健品瓶子:“这药能打通全身经络,王阿姨吃了三个月,糖尿病都停药了!”台下掌声雷动,王婶举着空矿泉水瓶问:“啥时候发鸡蛋?”
领鸡蛋时小张忽然握住我的手:“阿姨,您手上这镯子真好看,跟我奶奶的一模一样。”她的指甲蹭过我的手背,那里有块老年斑,是去年在菜市场被自行车刮的。她掏出手机:“能不能拍张照给我奶奶看看?”镜头亮起的瞬间,我看见自己的倒影里,藏着她飞速滑动的通讯录——我的名字旁边,标着“潜在客户,子女常不在家”。
回家路上鸡蛋碎了两个,蛋黄渗进塑料袋,像滴在病历本上的血。老公对着碎蛋直叹气:“可惜了,能炒盘菜呢。”我摸出讲座发的体检单,上面“建议立即购买XX口服液”的字样被圈了红圈,墨迹渗进纸里,像极了养生馆门口的红灯笼,看着喜庆,却照不清脚下的坑。
昨夜起夜,听见老公在阳台打电话:“对,她今天去听讲座了……什么?再加把劲?”月光照在他佝偻的背上,他手里攥着我年轻时的照片,照片边角被磨得发毛,像我们这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岁月。我忽然想起结婚那年,他用自行车载着我路过供销社,说“以后让你天天吃鸡蛋”——那时的鸡蛋,是用粮票换的,带着温热的人间烟火气。
今晨把鸡蛋分给邻居,王婶接过时叹了口气:“我儿子说再去领鸡蛋,就断了生活费。”她的塑料袋上印着养生馆的广告,“关爱老人”四个字被鸡蛋压得变了形。我望着手里剩下的半兜鸡蛋,忽然明白:有些便宜像鸡蛋壳,看着坚固,轻轻一捏就碎了,露出里面裹着的、带着算计的蛋清蛋黄。
现在我把那张听课证折成纸船,放进小区的溪流里。纸船漂过假山,漂过正在给孙子喂鸡蛋的张大爷,漂向远处的“银发俱乐部”招牌。阳光照在船身上,把“会员编号”晒成了模糊的光斑。老公站在旁边嗑瓜子:“白瞎了那半斤虾。”我笑了笑,摸出兜里的老年手机——屏幕上有三个未接电话,是女儿从国外打来的,备注是“我的小鸡蛋”。
有些东西比鸡蛋更珍贵,比如女儿每次视频时的唠叨,比如老公藏在体检单里的关心,比如我们相濡以沫几十年,比任何保健品都“养生”的、实实在在的爱。至于那些免费的鸡蛋嘛——就让它们留在养生馆的冰箱里吧,毕竟,真正的温暖,从来不是用信息换的,而是用真心,一颗一颗攒出来的。
0
阅读: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