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初,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掀起了一场风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短短48小时内对中国采取了三项强硬措施,涉及金融市场、历史外交政策和文化产业。这些行动被外界称为“战书”,意在通过多领域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面对这一系列挑衅,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回应,于5月7日宣布启动中美关税谈判,试图通过对话化解紧张局势。
特朗普的这三招发生在2025年5月3日至4日,时间紧凑,动作迅猛。第一招是推动中国企业从美国股市摘牌,第二招是公开批评尼克松的对华政策,第三招是对外国电影征收高额关税。每一步都直指中国,试图在经济和文化上施加压力。而中国的回应则展现了冷静与战略定力,选择通过谈判应对挑战,同时坚守底线。 5月3日,两名共和党议员在华盛顿提出一项提案,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立即将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25家中国企业从美国股市摘牌。他们声称,这些企业因不遵守美国审计要求,存在“国家安全隐患”。这一提案迅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引发金融市场震动。 这项行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20年美国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该法律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企业必须允许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查其审计文件,否则将在三年后被摘牌。然而,中国法律限制敏感数据的跨境传输,导致合规问题。过去几年,滴滴全球等公司因类似问题被摘牌,而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则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规避风险。
此次提案要求立即摘牌,绕过HFCAA的三年期限,显示出美国对华态度的进一步强硬。提案列出的25家企业涵盖科技、电商和新能源行业,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消息传出后,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下跌5%,阿里巴巴股价暴跌12%,京东和拼多多也分别下跌8%和6%。投资者担心,摘牌将迫使他们抛售股票,可能导致市场进一步动荡。 从经济角度看,摘牌可能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融资的能力,迫使它们转向香港或上海市场。这对美国金融市场并非好事,因为中国企业的上市为美国交易所带来了可观的交易量和收入。彭博社报道,截至2025年3月,286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总市值1.1万亿美元。摘牌可能导致这些资金流向其他市场,削弱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这一行动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路透社指出,强制摘牌可能被视为美国违反国际市场规则的行为,损害其信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加速中美经济“脱钩”,对全球供应链和投资流动造成长期影响。
5月4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时发表了惊人言论,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是“美国外交的败笔”。他认为,尼克松的决定让中国得以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占美国便宜”,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和贸易逆差扩大。他还为自己的贸易战辩护,称这是“纠正历史错误”的必要措施。 尼克松访华是20世纪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事件。1972年2月,尼克松成为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与毛泽东会面,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一政策被视为冷战时期制衡苏联的战略举措,也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奠定了基础。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特朗普的批评与他的“美国优先”理念一脉相承。他长期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是以牺牲美国利益为代价的。2018年,他在贸易战初期就指责中国通过知识产权盗窃和不公平贸易行为损害美国经济。2025年的这番言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立场,试图通过重塑历史叙事为当前政策造势。 然而,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争议。历史学家指出,尼克松的政策不仅有助于冷战时期的战略平衡,还为美国企业打开了中国市场。美国消费者从中国廉价商品中受益,美国公司也在中国投资中获利。批评者认为,特朗普将中美贸易逆差归咎于尼克松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复杂的经济互动。 特朗普的言论还可能影响国内政治。共和党内一些温和派和外交政策专家对他的强硬态度持保留意见,认为对抗性政策可能孤立美国,损害与盟友的关系。国际上,欧盟和日本等贸易伙伴对中美紧张局势表示担忧,担心贸易战升级会波及全球经济。 同在5月4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宣布,将对所有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他声称,外国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吸引美国电影制作,威胁美国电影产业,构成“国家安全问题”。他还称外国电影是“宣传工具”,必须保护美国文化。 这一宣布震惊了美国电影行业。美国电影协会(MPA)迅速发表声明,称关税将“切断国际合作,损害美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好莱坞从业者指出,电影产业高度全球化,2024年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占总收入的75%。关税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报复,限制美国电影出口。
实施上的困难也显而易见。电影作为知识产权而非实物商品,传统关税难以适用。专家质疑如何定义“外国制作”电影,因为许多影片是跨国合拍,涉及多国资金、演员和拍摄地。例如,一部美国公司投资但在加拿大拍摄的电影是否需要纳税?《时代》杂志分析,这一政策可能导致票价上涨,观众减少,最终损害美国电影市场。 特朗普的动机可能与国内政治有关。他在2025年初任命梅尔·吉布森等演员为“特别大使”,承诺振兴好莱坞。此举迎合了部分选民对文化保护主义的支持,但可能适得其反,削弱美国电影的全球竞争力。 面对特朗普的连番挑衅,中国政府于5月7日宣布,将派经贸代表团于5月9日赴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展开关税谈判。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国近期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谈判意愿。发言人强调,中方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谈判必须基于平等和尊重。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以来已持续多年,对双方经济造成显著影响。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农民因中国报复性关税损失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导向型产业受冲击。然而,中国通过扩大与欧盟、东盟等市场的贸易,减少了对美国的依赖。 谈判前景充满挑战。美国可能要求中国减少贸易顺差、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而中国将要求取消关税和制裁。双方分歧根深蒂固,但经济压力可能推动有限妥协。 特朗普的行动反映了他一贯的谈判风格:通过极限施压制造筹码,再寻求交易。他可能希望通过摘牌、关税和历史批评迫使中国让步,同时巩固国内支持。然而,这一策略风险巨大。 摘牌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损害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电影关税可能导致行业萎缩,国际报复进一步削弱美国文化影响力。批评尼克松政策可能疏远盟友和国内温和派,增加外交孤立风险。 国内经济压力也是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零售价格上涨8%,供应链中断影响制造业。农民和企业对贸易战的不满可能影响特朗普的政治前景。 特朗普的行动不仅影响中美,也波及全球。欧盟和日本表达了对贸易战升级的担忧,担心供应链中断和价格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持续的贸易紧张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的谈判决定为缓解紧张局势提供了机会,但结果取决于双方意愿。历史表明,中美在2018-2020年的贸易战中通过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然而,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分歧可能限制协议范围。 未来几个月,瑞士谈判的结果将决定中美关系走向。如果双方能达成有限协议,可能为全球经济带来喘息机会。但若谈判破裂,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升级,对全球市场造成更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