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他被捕到监狱,身体不好但坚持锻炼,还喜欢“日光浴”,据毛主席说,如果他不是1946年意外去世,恩来就不要兼任外交部长了。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感谢分享与支持哟~ 这个人用生命丈量真理的厚度,1946年4月8日,山西兴县黑茶山巅的积雪还未化透,一架美制C-47运输机突然栽向山崖,机翼折断时溅起的冰碴子。 像极了二十年前那位贵州青年投身革命时溅起的血花,当周恩来攥着电报在窑洞前踉跄两步,他或许想起了延安枣园里那句没说完的遗憾:若飞同志若在,我何须兼这外交部长……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1896年的贵州安顺,王家宅院里传来婴孩响亮的啼哭,接生婆抱着这个皱巴巴的小子直乐:运笙这名字起得好,往后定是个有福气的! 谁料这孩子长大后偏要跟"福气"较劲,把名字改成"若飞",说是要像大鹏般展翅革命。 二十岁的王若飞在贵阳师范学堂念书时,总爱揣着本《警世钟》在南明河畔溜达,1917年,他背着母亲缝的布包袱踏上留法邮轮,甲板上的海风掀起的何止是衣角? 更是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遮羞布,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这个操着贵州方言的年轻人攥紧拳头:总有一天,我们要让真理的火种烧遍中华! 命运给王若飞安排的革命课堂,先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后是在国民党的监狱,但是他总能活出不一样。 1931年寒冬,当宪兵把他推进绥远监狱的牢房,铁链子在青砖地上拖出刺耳的声响,狱卒狞笑着要卸他膝盖骨,他却挺直腰杆:我王若飞的骨头,比你们这些走狗的脊梁硬! 在暗无天日的囚室里,他琢磨出三套"健身功法",每日正午,狱卒哐当拉开铁门放风,他便脱了棉袍在院角晒"日光浴",晒得皮肤紫红发亮,活像块刚出窑的紫砂壶。 北风呼啸的三九天,他偏要用刺骨的井水擦身,冻得狱卒直缩脖子:这姓王的莫不是疯了? 可他们哪里懂得,革命者强健的何止是皮囊,当王若飞在牢房里做着自创体操,伸腿弯腰如同操练千军万马,那咚咚的跺地声,分明是给狱友们敲的战鼓。 不仅自己练。他还隔着牢门对难友们喊话,敌人越是如此,咱们越是要强身健体,声音震得墙灰簌簌落,王若飞一直以来就是:不怕死,可要死得其所! 留着命在,就能多斗争一天,多唤醒一个同胞,这话像春雷炸开在狱中,难友们悄悄传阅他手写的《生存小笺》,字迹虽被冻疮血渍模糊,却比任何刑具都锋利。 1937年国共合作,王若飞走出监狱时,连看守都暗自松了口气,这个把牢房变成革命讲坛的"疯子",带着满身伤痕奔向延安。 在枣园的煤油灯下,他起草文件直到深夜,秘书劝他休息,他指指心口:这里跳得欢实,说明还能为真理拼命! 1945年重庆谈判,宴会上觥筹交错间,他端着搪瓷杯喝白开水,国民党要员打趣:王主任这是养生啊? 他朗声笑道:自己这肠胃装惯了延安的小米粥,喝不惯你们这咖啡洋酒! 暗地里,他正把谈判桌上的刀光剑影化作笔尖的锋芒,起草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便已预见风云将变。 果然,1946年蒋介石撕毁协定,王若飞登上飞往延安的飞机,怀里揣着修改好的《解放日报》社论草稿。 当飞机撞向黑茶山的刹那,他或许看到了1922年巴黎街头的朝阳,看到了1931年监狱里透过铁窗的月光,看到了延安窑洞不灭的灯火…… 如今在安顺王若飞故居,讲解员会告诉你:这位被毛泽东称为"党内才子"的领导人,生前最宝贝的不是钢笔不是怀表,而是一块磨得发亮的磨刀石——他说真理就像这石头,越磨越亮,越磨越利。 黑茶山的积雪化了又落,王若飞的故事却在百姓口中越传越新,茶馆里的老人说,如今飞机飞过那片山头,还能听见当年引擎的轰鸣。 可我们都知道,那是真理的翅膀在翱翔,穿越时空,永远若飞。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