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注定是将载入史册的一天。就在这天,巴基斯坦防空部队创造了两个记录:一是成功使用中国制造的红旗-16FE防空导弹,拦截了来袭的印度“大地”战术弹道导弹;二是疑似利用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在高空拦截了印度S-400系统发射的40N6E远程防空导弹。这直接打破了以往对于地空导弹用途的传统认知。
先说第一个记录:红旗-16FE拦截印度“大地”弹道导弹。根据巴基斯坦社交媒体广泛流传的消息,印度方面在当日下午发射了一枚“大地”战术弹道导弹,目标直指巴方哈里安市一座关键军营。这枚“大地”导弹属于上世纪80年代印度自行研发的第一代战术导弹,射程可达350公里。虽说技术已显老旧,但由于其飞行速度快、飞行弹道高、拦截窗口极短,至今依然具有不容小觑的威胁性。 弹道导弹拦截,一直被认为是现代防空系统中最难的挑战。早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爱国者(PAC-1)防空系统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成功率也不过三成出头,可见其难度。大地导弹虽老,但因其未采用弹头分离设计,整体尺寸大、雷达反射截面(RCS)高达5平方米以上,对于雷达系统来说极为显眼。再加上其飞行末段速度大概为3马赫左右,使得这一次的红旗-16FE得以在时间紧迫、精度要求极高的情形下,准确命中目标。
红旗-16FE作为红旗-16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号,专门为“弹道导弹拦截”场景进行了性能优化。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无弹翼的“光杆”气动设计,大幅度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飞行速度。此外,红旗-16FE引入了侧推火箭系统,这是一种只有高端拦截弹才具备的技术,用于提升导弹在高速运动中对目标进行精密微调的能力。现代反导作战对时间和精度要求极其苛刻,能实现这样的拦截,足以说明红旗-16FE已跻身世界一流防空武器之列。 然而,更令人惊讶的还在后面——据巴基斯坦媒体后续披露,拦截的大地导弹并非唯一来袭目标。在事件之后,巴方在古杰拉特邦丁加地区发现了一枚写有俄文“40N6”标识的导弹残骸,经专家研判,这枚导弹极有可能是印度空军从阿达姆普尔基地发射的S-400防空系统的40N6E远程地空导弹。
40N6E导弹是S-400系统中射程最长的拦截弹,最大射程超过400公里,设计目的是拦截高空高速飞行目标,理应不会飞入巴基斯坦境内。但它的残骸却赫然出现在巴方领土,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导弹“误入”巴控空域,二是印度故意将其作为远程打击工具使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都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因为防空导弹主动攻击地面目标并不符合其设计逻辑。更可能的是,这枚导弹是意图拦截某个巴军目标(例如霹雳-15E空空导弹或侦察机)但飞行轨迹失控,最终遭到巴基斯坦防空系统拦截。 而巴方使用的反拦截导弹,则大概率为中国制造的红旗-9BE远程防空系统。这套系统本质上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远程防空利器,其性能对标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俄制S-300PMU2与爱国者-3,特别是在抗干扰、电子扫描雷达等方面优势明显。倘若此次确实是红旗-9成功击落了S-400导弹,那么这将是全球首次“地空导弹”拦截“地空导弹”的历史性突破,等于是用一把盾,击碎了对方的另一把盾。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场“导弹大战”实则是一次“谁更准,谁更快”的比拼。S-400一直被誉为“全球最强防空系统”之一,其40N6E导弹飞行速度超过14马赫,理论上很难拦截。但红旗-9B导弹依靠中国成熟的相控阵雷达、快速反应火控系统和侧推火箭等尖端技术,硬是完成了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两个记录,不仅刷新了防空反导技术的历史高度,也让中国防空系统的实战价值首次得到了成分的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次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空中对峙,不只是一次地区军事摩擦,更是一次各国导弹体系的比拼。而在这场比拼中,红旗家族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场冲突也再次提醒世界各国:战场之上,吹数据再牛都没用,真正能“击中目标”的,才是真英雄。从1960年代红旗-2击落U-2,到2025年红旗-16FE拦截大地导弹、红旗-9B打掉S-400导弹,红旗系列导弹家族用60余年的进化证明了一句话——防空不是靠名气,是靠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