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欧洲稀土价格飙涨,不是因为需求突然爆发,而是供应直接断流。
阿格斯数据显示,氧化镝从250-310美元/公斤,一个月内跳到700-1000美元;氧化铽更夸张,从930-1000美元/千克,直接冲上2000-4000美元。这波涨幅,是阿格斯自2015年开始评估这两个品种以来的历史最高。
为什么涨?中国4月开始对中重稀土出口实施管制,海外买家买不到货,库存见底,恐慌性报价,整个市场瞬间进入“卖家说了算”的状态。但成交其实很少,大家都在试探价格天花板在哪。
很多人拿这次行情和2010年比,当时中国对日本临时禁运稀土,叠加国内整顿开采秩序,氧化镨钕价格从3万/吨一路飙到70万/吨,稀土股也跟着起飞。但那次本质是游资炒出来的极端行情——没有需求支撑,靠资金推动,市场小,容易拉爆。
现在不一样了。
首先,供给端比当年稳定得多。中国早已完成整合,北方稀土、广晟有色这些国家队控制力强,不会出现无序开采的局面。其次,下游应用也成熟了,新能源车、风电等真实需求在支撑价格,不像当年纯靠炒作。
而且,海外替代短期根本不可能实现。百川盈孚数据,中国占全球氧化铽、氧化镝供给的98%、99%,就算加上进口矿,出口量也是海外产量的9.5倍和8.1倍。美国那边几乎没别的来源,只能高价抢购或者硬扛。
有人想靠回收、材料优化来缓解压力,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大、成本高,短期内指望不上。真正要替代,得靠技术革命,那可不是一两年能搞定的事。
不过国内市场倒是稳得很。出口管控对国内影响不大,供应充足,需求也没明显增长,价格基本没动。海外市场疯狂上涨,国内还在“五一”假期里按兵不动,氧化镝才卖16万/公斤左右,氧化铽也不过6700多块,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一旦缓和海外价格会被很快缓和
所以结论也很清楚:这次涨价不是基本面变化带来的,而是政策导致的供应中断,属于阶段性扰动,不是趋势性上涨。游资炒作的土壤已经没了,市场也不会再出现那种“十倍股”的疯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