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6岁的沈从文对自己18岁的女学生张兆和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张兆和他每天写一封情书。没想到张兆和却跑去找校长告状:“校长,你看沈老师总给我写这种东西。”校长打开一看,情书写着:“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
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大家庭,曾是凤凰有名的望族。
沈从文的外祖父叫黄河清,是凤凰唯一的书香门第。
母亲叫黄素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由于其父亲长期在外,母亲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极多。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了文昌阁小学。
由于家境困难,没有学费让他继续念书,1918年他从家乡小学毕业后,只得投笔投笔从戎,到当地部队正式参了军。
有着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在湘军中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思想比较超前,当了几年兵后,他觉得自己在军队里看不到未来。
1922年,沈从文毅然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渴望去上大学,可是他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在第二年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后,他只有选择了到北京大学去旁听大学课程。
北大的旁听生经历,让沈从文从中获益不少。慢慢地,他内心潜在的文学创作才华被激发。他一边在北大听课还一边打工,晚上利用空闲时间开始勤奋写作。在他创作期间,郁达夫、丁玲、胡也频等都给予他很大帮助。
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向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后来徐志摩将沈从文推荐给了时任中国公学(中国公学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校长的胡适。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就这样成了大学讲师。
沈从文生性木讷,在中国公学的第一节课上便丑态百出,在窘迫的气氛下,他转过身,提笔在黑板上写道:第一次上课,见得你们人多,怕了,等我十分钟。
看到这几个字,台下学生的脸上流露出善意的笑容,宽容了他的紧张。过了十分钟,沈从文还没有调整过来,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再等我五分钟”。
最终,沈从文硬着头皮上完了这节课。原来很充分地备好了课,但十多分钟便草草讲完了。
当时台下坐着的学生里便有被成为“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 那一年张兆和18岁,她和姐姐张允和作为第一批女生进入了中国公学预科。自然是十分优秀的,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毫不逊色,学校里很多男孩子追求她。 当时26岁的沈从文第一眼见到张兆和就已经深深爱上了她。 一天,张兆和收到了沈从文的一封情书,开口便写道:“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了你。” 张兆和没有将沈老师的的情书放在心上,她的置之不理,却让沈从文备受煎熬。 沈从文一时间百爪挠心,方寸尽失,只能豁出去了,接连不断地给张兆和写信,内容也越来越露骨,最后甚至写出了:我不但爱你的灵魂,更爱你的肉体。 沈从文的情书让张兆和感到难以容忍,于是她拿着情书找校长胡适告状。 1931年,沈从文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他依然孜孜不倦地给张兆和写情书,几年不间断的情书写作,读者只有张兆和。而张兆和也在情书攻势下,渐渐转变了对沈从文的态度。 1932年,张兆和毕业,回到了苏州。
沈从文带着巴金帮他准备的一套西方文学名著找到了张家,并鼓起勇气向张父提出求婚的请求。 在沈从文的坚持和张兆和父亲的同意下,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 婚后的激情退却,生活回归柴米油盐,因为终日忙于家务,张兆和根本没时间打扮自己,脸上都是忙碌后的疲惫,沈从文觉得妻子变了,不再是他以前认识的美丽大方的那个人。
之后沈从文认识了年轻貌美的高青子,高青子一直仰慕沈从文。 沈从文内心纠结,于是向林徽因坦白了自己出轨的事实,林徽因很气愤,让他向张兆和坦白,张兆和听到坦白后,愤然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后,沈从文后悔不已,立即拿出纸笔来,一封一封地写着悔过信和示爱信。
并企图以这样的方式挽回妻子的心,可是心高气傲的张兆和却没有回头。 1947年,已经成为文化名人的沈从文,忽然接到郭沫若批评他的文章为“桃色小说”,沈从文犹如遭到晴天霹雳一般,心力交瘁。 他又写信给张兆和,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原谅,但是张兆却不理他。
特殊时期,沈从文被派去扫大街,晚上睡不着,他又给张兆和写了一封长信,寄出后第三日,张兆和回信了,之后她回到了沈从文身边。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心脏病复发,走完了他坎坷曲折的一生。
弥留之际,他紧紧握着兆和的手,“三姐,我对不起你。”这是他给她最后的话,也是他对她一生亏欠的忏悔。
婚姻的基础是忠诚。
爱情或许会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被消磨,但是责任感应该在生活中不断加强。如果迈错了一步,或许就错过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