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湖南宁乡县,几位农民在地里边劳作。猛然间,他们发现了一条,通体金黄,头顶巨冠的巨蛇。
于是,立即穷追不舍。最后,巨蛇钻进了一个山洞里边,他们也顾不上害怕,就将那个山洞给挖开。
1938年,几位湖南农民正在田地里劳作,突然,原本晴朗的天在一晃之间变得昏暗起来,劳作的几人看到突变的天,心里顿时一惊,周奶奶抬起右手放在额头上,抬起头看向昏暗的天空。
地里耕作的几人纷纷停下手里的农活,抬起头不停地张望着,没过一会儿,天空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几人看到啥事都没有发生,就继续拿着锄头锄地。
就在这时,一条通体金黄,头顶巨冠的巨蛇出现在几人的前方,认真干活的几人并没有发现,恰巧,一个年轻小伙子站直身用衣袖擦擦汗,结果,刚站直,小伙子就发现了这条巨蛇。
“蛇,蛇,有蟒蛇”,小伙子活了这么久,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蛇,他被吓得瘫坐在地,剩余几人顺着小伙手指方向看去,映入眼帘竟是粗大的蛇尾巴,一时间几人被吓得愣在原地。
“快,快去追蛇啊”,经周奶奶的这声吼,几人才回过神来,他们赶忙扛起锄头去追巨蛇。
他们沿着巨蛇留下的痕迹,一路追到了一个山洞前,年迈的周奶奶行动不便,当她追上几人时,就看见这几人杵在那里一动不动像个木头,她定睛一看一个偌大的山洞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几人面面相觑,踌躇不前,“看什么,挖啊,傻站在这里等蛇自己出来啊”,被周奶奶一骂,几人拿起锄头就开始挖山洞。
经过几人不停地挖,其山洞的洞口逐渐变大,但随着几人越挖越深,黑漆漆的山洞也让几人心生恐惧。
天色变黑,几人不敢呆在山洞里,他们扛着锄头扶着年迈的周奶奶回到村庄,当地老人常说着一句话“异兽旁边必有异宝”,通体金黄巨蛇的出现肯定预示着什么。
一到村里,年轻小伙跑到村长家把今天遇到了怪事都讲给村长,村长听完不得了啊,原来村里一直存在着一个传说,村里每七十年就会异兽出现,而异兽的出现就代表着有珍宝的现世。
第二天大早,村长匆匆忙忙穿好衣服直奔县里,来到县里,村长把消息告诉了县长,如果真的能在山洞挖到宝物,那岂不是赚大发了,县长带着人跟着村长来到了山洞处。
几人提着煤油灯,拿着工具开始在山洞捣鼓起来,经过不停的努力,一个带有四个羊像的方尊出现在众人面前,“青铜器”,见多识广的县长看到出土的器物,惊得嘴巴都闭不上了。
洞内昏暗,众人看不清楚,他们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器物从洞内抬出来,在洞外,人们才看清了器物的模样:器物整体上呈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一边大概长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
县长眼睛都看直了,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器物数不胜数,但这个器物,自己也是第一次碰见,县长赶忙让人将器物抬到了县里。
随即,县长让人去接专家,不到半炷香的功夫,“专家”被人抬到了县里,他拿着个放大镜开始观察器物,但专家看过来看过去,始终没看出啥花样。
而关于器物的“身世”,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考古专家找到这个器物,它的“身世”才被揭秘。
这个器物名叫四羊方尊,诞生于商朝晚期,在商朝,四羊方尊属于礼器,专门用于祭祀,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
即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
长颈,高圈足是四羊方尊的总体特征,其颈部四边上雕刻有三种少见的条纹,它们分别是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其花纹精美,线条刚劲;
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为精美,四个卷角羊头被设计在四羊方尊的肩部,并且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饰夔纹。
方尊颈部的花纹是由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两种纹混杂组成,其肩部的花纹是由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组成,而最壮观的莫属于细雷纹,它的存在给整个方尊增添了气势,给人以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四羊方尊的四面各设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而这个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如今这座青铜方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