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在某银行买了2根金条,拿到金店换首饰时,却熔出了黑色的物质,疑似掺假。女子找银行索要说法,银行一口咬定是金店的问题。好在金条没有开封,有金店的视频,还有购买金条的编号和单子,银行这才哑口无言。 据大风新闻5月8日报道,某网友在微信群发了一张金条的图片,疑似掺假金条,引发了群友激烈的讨论。 从群里聊天记录来看,网友把他朋友买黄金的分享出来。 网友的朋友李某去某银行购买了两根金条,准备拿到金店换成首饰,这样比直接购买金首饰能划算不少。 金条拿到金店后,店里要验货。虽然是银行的“免检产品”,但还是熔了才能更放心。 万万没想到,两根金熔了以后,里面竟然出现一些黑色的物质,明显不是金子的颜色。 李某下意识的觉得,这肯定是掺假的金条,于是联系银行讨要说法。 从李某拍摄的图片来看,其中一根铸有“**银行”的字样,从金条中间剪开一段,很明显能看到金条内部有杂质的样子。 可谁知,银行态度非常强硬,坚持不承认他们的金条有问题,还一口咬定这是金店的问题,言外之意是金店有猫腻。 幸运的是,李某这次并没有提前开封金条,她原封不动的拿着金条来到金店。金店也全程录了视频,这才洗清了他们的嫌疑。 李某告诉银行工作人员,金条编号和Logo都在,而且金条的编号和银行购买的单子也能对得上。 这一系列有力的证据,让银行瞬间哑口无言,但银行还是不承认他们的金条有问题。 谁能想到,最信任的银行,竟然出现这样掺假的金条,这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 李某赶紧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朋友,还顺便提醒曾经买过金条的朋友们,也去熔一下看看。 听到李某的遭遇,有群友提醒她:钨的密度是最接近黄金的,市场上曾经出现过钨芯包金的假金条,会不会是掺杂了钨? 李某协商无果后,第一时间向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在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下,银行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善。 目前,银行表示,此事他们正在进核实,暂不做任何回应,后续会由专人回应。 对于李某的遭遇,有网友表示,银行如果卖假金子,败坏的是国家声誉和形象,这不是上纲上线,值得大家警惕! 如果事实真的是银行销售掺假黄金,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刑法》第140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根据销售金额的不同,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 一旦证实银行在金条中掺杂其他金属,且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银行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或没收财产。 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银行还需要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购买价款的三倍。 一旦该虚假信息导致银行声誉严重受损、客户流失或引发社会恐慌,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事情闹到这一步,银行和李某总要有一个为他们的诚信买单。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相信金融监管部门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还大家一份心安。 这也告诫我们,在购买贵金属时,一定要保留完整证据,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物均为化名) 信源:大风新闻 2025-5-8
“难以置信!”有网友称,自己的朋友在某银行购买金条,在银行提货后打算换成首饰,结
【7评论】【1点赞】
看彼岸乱的妙
国家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查明真相,给百姓一个答案。
ampampamp寂灭
假一赔十,停业整顿,列入征信,罚款判刑,一定要公事公办哦
黑色阿羊
什么银行说出来啊,没头没尾的,一看就是自媒体乱编的,连基本的新闻三要素都说不明白[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