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再度升级,印度方面单方面切断印度河上游水源,公开宣称"切断所有流向巴基斯坦的河流,一滴水也不留",这一威胁不仅引发巴基斯坦严重水危机,更是迅速点燃南亚次大陆紧绷的神经。 面对着印度这坚持要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行径,中国迅速表态支持巴方,而印度总理莫迪在24小时内紧急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向普京做出了访印邀请。
巴基斯坦断水危机 5月4日,印度以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为由,宣布暂停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切断杰纳布河等关键支流对巴基斯坦的供水,而此举导致巴基斯坦80%依赖印度河的农业灌溉系统陷入瘫痪。 近期印度以克什米尔恐袭为由切断杰纳布河水源,实际打响了"水文战",对巴基斯坦而言,印度河灌溉着90%的耕地,断水将摧毁600万公顷农田,使依赖季风农业的6000万人口直面饥荒。
更阴险的是印度的"断水-泄洪"战术,在未预警情况下开闸淹没巴控克什米尔,这种非对称打击既摧毁经济基础,又制造人道主义危机,逼迫巴基斯坦在政治谈判中屈服。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哈尼夫·阿巴西谴责称,印度此举“违背国际人道主义原则,企图以地理优势扼杀邻国生存权”。
同时巴基斯坦工业停产与民生困境迅速进行蔓延的,严重危及到了巴基斯坦的民生安全,对此国际社会普遍指出,印度此举违反条约精神,更将水资源武器化,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水条约》本应是化解争端的钥匙,却埋下了更深的结构性矛盾,条约将印度河六大支流切割为"东三河"(印度)与"西三河"(巴基斯坦),但地理现实使印度掌控所有上游水源。
这种"水权地理霸权"在近年季风减弱、印度20余城市面临枯竭的背景下愈发致命——当1亿印度人即将陷入缺水绝境,莫迪政府选择将巴基斯坦的生存权转化为政治筹码。 巴基斯坦方面迅速反击,军方试射导弹威慑,外交层面则在联合国指控印度违反协议,然而印度河依赖度高达80%的巴基斯坦,已陷入“断水即断命”的战略被动。
中国行动稳固地区平衡 在4月份,印度第一次实施断水行动,切断杰纳布河水源的48小时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提出"三不原则":不介入历史争议、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将双边关系与第三方绑定。 这一表述既划清了中国作为区域调解者的立场边界,又暗含对印度单边行动的隐晦批评。
而现在面对印度施压,中国外交部门也是迅速表态的,强调“反对任何单边改变现状行为”,5月5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与巴总统会晤,重申双方“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并透露中方正在推进替代性水利项目,协助巴方降低对印度河依赖,此前的中国就已援建巴基斯坦多个水电站与灌溉工程,此次危机或加速相关合作。
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水资源应为地区发展基石而非冲突工具”,呼吁印巴重启对话,并且鉴于印度河源头位于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方表态将“保障跨境河流公平利用”,间接制衡印度单边行动。 当前印巴对峙凸显水资源治理的全球性挑战,中国推动的“澜湄合作”模式(多国共享跨境水资源)或为南亚提供借鉴。
学者建议,巴基斯坦应加速开发地下水资源及海水淡化技术,同时,国际社会需构建“水安全对话平台”,避免水资源沦为地缘博弈筹码。 俄罗斯因素介入的战略棋局 在印巴对峙加剧之际,莫迪5月5日邀请普京访问印度,后者欣然接受,而这一动向背后,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后的外交调整。
莫迪与普京通话的核心议题,表面聚焦双边合作与领导人访问,实则暗藏多重意图,不仅是莫迪有想要实施的战略意图,同时普京此次同意莫迪邀请的回应,也是一种政治与战略上的回应。 印度在军事力量上需俄罗斯武器供应(占印军装备40%),印度近年从俄采购超200亿美元军备,也正是这些订单支撑起了俄军工经济。
同时印度试图借俄制衡中国影响力,制衡中巴经济走廊,而俄罗斯则是通过强化与印度等"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展示俄罗斯仍具外交影响力,反击美国主导的孤立政策。 有分析指出,印度此举意在构建“战略三角”,既依赖美俄武器,又避免在中美竞争中彻底倒向美国,同时缓解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压力。
普京则是想要借印巴冲突热度分散国际社会对俄乌战争的关注,改善俄罗斯国际形象,以及通过强化俄印关系测试美国战略容忍度。 在莫迪因克什米尔恐袭事件面临国内压力时,普京的站台可助其巩固民族主义支持,但是若印巴紧张升级,俄罗斯可通过军售和能源供应获取战时经济收益。
不过在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敦促印巴遵守《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亚洲开发银行专家警告,水资源争端若蔓延至南亚其他国家,将加剧区域粮食与能源危机的背景下。 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印度邀请访印的因素之中,或许也可以添加一个平衡俄印、俄巴关系的因素。
结语 莫迪的"水威慑"本质是三重博弈,对内转移经济危机(失业率25%、通胀18%),对外压制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议题上的立场,同时试探国际社会干预底线。 但这一战略正触碰生态红线,巴基斯坦地下水已枯竭35%,印度河三角洲盐碱化速度远超预期,这也正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态称的那天,“将水资源政治化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地区危机”。
历史证明,《印度河水条约》的韧性源于其超越战争的稳定性,但当前危机暴露了致命缺陷,印度可随时以"反恐"为由撕毁协议,而巴基斯坦仅能依赖国际仲裁的苍白框架。 更危险的是,这场争端正在改写全球水资源冲突范式,印度将"水霸权"武器化正在让世界陷入地缘博弈阴影,联合国粮农组织更是对此发出警告,南亚水战争可能成为21世纪第一场生态灾难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