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年薪不如白领,何小鹏日入700万,比亚迪女高管年薪比老板多
最近,《中国车企管理者薪酬状况》在朋友圈刷屏。
理想汽车的薪酬体系堪称“互联网思维”的集大成者:李想同学2024年名义年薪6.39亿,但实际到手仅266.5万元,其余6.36亿全是“期权激励”——只要完成年销50万辆目标,就能解锁1800万股股票奖励。
相比之下,理想其他高管才是真·躺赢:执行董事马东辉年薪4027万,CFO李铁3916万,两人期权占比均超88%。
零跑汽车也不遑多让,非执行董事金宇峰年薪3197万,高级副总裁曹力2242万,相比之下,董事长朱江明的811万年薪只能排第三。
小鹏汽车则上演了“逆袭剧本”:何小鹏年薪167万看似平平无奇,但公司偷偷给他发了价值25.5亿港元的限制性股票,相当于每天睁眼就有700万进账。
这种“工资不够,股票来凑”的策略,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闷声发大财”。
传统车企的“隐形富豪”也不少。
比亚迪王传福的年薪是765万,看着挺不错的对吧,可在自家高管队伍里只能排第9,而真正的“迪厂首富”是执行副总裁李柯,1689万年薪直接碾压老板。
但,这里边有反转:王传福持股市值超千亿,工资只是零头;而职业经理人没有股权,只能靠年薪+奖金硬刚新势力。
吉利李书福的“低调哲学”玩的很溜:年薪37万,连南昌普通白领都不如,但人家手握吉利控股集团股权,随便抛点股票就能买下整个部门。
长城汽车则展现了技术型企业的另类逻辑:总经理穆峰年薪610万,反超董事长魏建军的568万。这位从工程师爬升到CEO的大佬,三年工资涨了51%,背后是长城净利润80%的暴增。
技术宅的逆袭,证明“造车不如搞研发”。
至于国有车企,薪酬体系就像职场版《请回答1988》——广汽前董事长曾庆洪118万,长安朱华荣225万,东风杨青104万……这数据让网友秒懂什么叫“稳定压倒一切”。
不过,赛力斯张正萍201万年薪搭配问界M9的热销,证明国企也能玩转“狼性文化”,只是这“狼”得先学会在预算审批表上盖章。
最惨的是广汽高管团:董事长冯兴亚年薪从398万腰斩到198万,副总们集体降薪30%-50%,只因集团利润暴跌81%。
网友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国企高管才是真·打工人,KPI不达标立马扣钱”。
有趣的是,在一片“降薪潮”中,江铃汽车执行副总裁丁文敏成了逆流而上的神话:从2019年的117万到2024年的209万,五年涨薪90%,连续两年登顶公司薪酬榜。这位分管产品开发的技术派,用实力证明“传统车企也能造出涨薪火箭”。
同为副总裁的曾发发则有点可怜,年薪仅105万,活脱脱一部《职场生存指南》现实版。
新势力的“天价期权”本质是资本赌局,用未来十年的预期收益绑架今天的团队冲刺销量:李想的6.4亿期权背后,是投资人对“50万辆年销”的疯狂押注;零跑高管们的千万年薪,是对“全域自研”技术路线的集体对赌。
传统车企的“股权至上”则是另一种生存智慧:王传福、李书福们早已跳出工资条,用股权绑定企业命运;职业经理人则成为“高级打工人”,年薪再高也不过是资本游戏的配角。
国有车企的“薪酬天花板”暴露了转型困境:既要应对新能源冲击,又要平衡社会舆论,最后只能在“降本增效”中拿高管开刀。广汽利润暴跌81%仍给冯兴亚发198万,已是体制内最后的倔强。
只是在这一串串令人羡慕的数字面前,我们不禁思考:当李想的年薪比理想L9顶配还贵时,当零跑高管的工资能从每辆车里抽走300元时,消费者迎来的到底是造车神话还是造富神话?真金白银买的到底是车还是高管们的期权?
下次销售吹嘘“续航1000公里”时,建议反问一句“这1000公里当中,有多少公里是给高管们挣期权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