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怕,但不怕中国!”澳大利亚选举终于结束,澳媒表示中国并无吞并他国历史,至于超级大国美国,置国际协议于不顾,所以我们确实害怕,但不是怕中国。 此次选举最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两党候选人集体回避“中国议题”。工党与联盟党在竞选纲领中均承诺“重新评估”达尔文港租赁协议,但面对澳国防部“未发现安全威胁”的结论,最终被迫改口为“尊重商业契约”。这种政策反复暴露出:反华已沦为选举工具,而非国家利益考量。 真正左右选情的,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乱拳”。2025年1月,美国突然对澳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直接冲击澳出口额达120亿澳元。 洛伊研究所民调显示,仅36%澳大利亚人相信美国能负责任行动,创20年新低。相比之下,中国2023-2024财年与澳贸易额超3200亿澳元,南澳州对华海鲜出口激增500%,葡萄酒出口恢复至历史峰值的84%。 当悉尼港的铁矿石货轮仍在源源不断驶向中国时,选民的选择早已写在经济账本上。 澳媒《珍珠与刺激》在选举次日刊发长文《谁会害怕中国?》,以历史事实驳斥“中国威胁论”:自汉代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交往始终以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主。 即便在鼎盛的唐朝,12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也是通过民族融合而非军事征服形成。反观美国,从19世纪的“门罗主义”到21世纪的“印太战略”,其扩张史充斥着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对墨西哥的领土掠夺,以及对伊拉克、叙利亚的非法军事行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在2025年5月6日通过涉台法案,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违反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这种“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的霸权行径,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克制形成鲜明对比。 正如中国驻澳大使肖千所言:“中澳建交50多年来,中国从未对澳构成威胁,而是带来发展机遇。” 选举结果揭晓当天,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发布数据:2024年对华贸易占澳出口总额36%,若中澳贸易额下降20%,澳GDP将缩水1.8%。 这种深度依存让选民看清:当美国要求“选边站”时,中国正用真金白银夯实合作基础。2025年4月,中国宣布扩大澳大利亚羊肉进口,仅此一项就为澳养殖户缓解10%的关税压力。 年轻选民的态度转变尤为显著。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调查显示,Z世代中72%认为“气候变化合作比军事同盟更重要”,81%支持中澳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合作。 这种务实心态直接反映在选举结果中——绿党斩获12席创历史新高,其“脱离美国战车、拥抱中国机遇”的主张赢得年轻群体支持。 特朗普政府执政百日即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重启钢铝关税,暴露其“美国优先”的短视。相比之下,中国通过RCEP、金砖扩容等机制推动多边合作,202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 当美国《芯片法案》引发全球产业链分裂时,中国正与澳大利亚在锂矿开发、清洁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仅南澳州就通过对华出口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洛伊研究所民调揭示出澳大利亚的矛盾心态:58%民众反对对华经济制裁,但63%支持增加国防开支。 这种“安全焦虑症候群”本质上是对美国不可预测性的恐惧——当美国要求澳方为“奥库斯”核潜艇计划分摊47%成本时,却拒绝提供任何针对中国的实质威慑方案。 正如前总理特恩布尔的批评:“我们正被绑上美国的战车,却不知终点站是哪里。” 当澳大利亚选民在投票站用选票表达对中国的信任时,他们真正恐惧的,是失去独立判断的勇气。 正如澳媒《珍珠与刺激》的结语:“中国用贸易数据证明了善意,美国用关税大棒暴露了霸权。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远方的巨龙,而是身边那个随时可能掀翻餐桌的盟友。”
澳大利亚媒体5月7日发文章:我们很怕,但不是害怕中国。澳大利亚媒体这话说得挺有
【59评论】【1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