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跪在椒房殿青砖上接旨时,膝盖硌着块碎玉——那是戚夫人的耳坠。吕雉的懿旨念得慢吞吞,每个字都像淬了毒的针,可薄姬偏要挤出感激的泪花。她太清楚这"恩典"的分量了,代国那鸟不拉屎的封地,正是当年刘邦喝醉后随口封给刘恒的。 要说装孙子,刘恒母子算得上行家。代王府的瓦片漏雨三年不修,薄姬带着侍女织布换粮,刘恒跟老农学种黍子,晒得比佃户还黑。吕雉派来的眼线蹲了半年,回长安报告说代王母子比乡下土财主还寒酸,吕后笑得茶盏都端不稳:"这对活宝倒是识相。" 长安城血流成河那几年,代国的黍子地绿了又黄。刘恒的马车轮子掉了用草绳捆,薄姬的裙摆补丁摞补丁。有回匈奴打过来,刘恒拎着锄头带百姓躲进山洞,愣是没向朝廷求援。等吕家人死绝了的消息传来,薄姬正给儿子补裤子,针尖扎出血珠子:"该来的躲不掉。" 周勃带着虎符闯进代王府那天,刘恒还在后院喂猪。这个三十岁的王爷满手猪食味,吓得躲进谷仓,连喊三遍"诸位莫要害我"。薄姬攥着《道德经》坐在门槛上,竹简边角都摸出了包浆。等大臣们跪烂了膝盖,她才慢悠悠开口:"我儿愚钝,怕是担不起江山。"这话跟二十年前吕后说她"没福气侍奉皇上"时,语气一模一样。 这事儿表面看是母慈子孝,扒开粗布衣裳全是生存智慧。薄姬教刘恒的不是仁政,是苟活。戚夫人能歌善舞死了,如意聪慧机敏死了,他们母子又蠢又土反倒活了。吕后把人彘当战利品,薄姬把苦难当护身符,未央宫的青砖下,埋着多少"聪明人"的脑壳? 最讽刺的是薄姬的谥号"孝文太后"。她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孝"字——刘邦临死前她装孝,吕后跟前她装孝,连儿子当了皇帝还得接着装孝。未央宫夜半起风时,老太后总盯着房梁发呆,那儿悬过戚夫人的舌头,飘过刘如意的魂,如今轮到她这个"活菩萨"镇场子了。
1685年,31岁的康熙在一次宫宴过后,宠幸了一位长相柔美的小宫女。十个月后
【3评论】【1点赞】
春风拂面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