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克什米尔夜空上演的印巴空战,彻底打破了西方对中国武器的固有偏见,也让美国空军陷入前所未有的沉默。巴基斯坦空军凭借中国出口的“低配版”装备,以6:0的惊人战绩,给印度“万国牌”空军来了一记响亮耳光,更让美式军事体系的优势神话出现裂痕。
印度花费巨资打造的空军,看似装备豪华,实则漏洞百出。其单价2.5亿美元的“阵风”战机,本被视作四代半战机的代表,却在实战中被巴方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阵风”引以为傲的雷达,在巴方歼-10CE配备的AESA雷达面前,探测距离存在40%的性能差距。巴方ZDK-03预警机构建起的空中指挥网络,更是让霹雳-15E导弹能在180公里外就发动攻击,而印度“阵风”配备的法制“流星”导弹,却因数据链不兼容,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印度空军的“万国牌”属性,在这场空战中暴露无遗。斥资200亿美元的装备,来自俄罗斯、法国等多个国家,看似先进,实则各自为战。俄制预警机无法向法系战机传输数据,“阵风”飞行员只能靠原始的无线电喊话协调,这种落后的作战模式,就像拿着智能手机却只能用摩尔斯电码通信一样滑稽。反观巴基斯坦,中械化作战体系实现了从导弹到预警机的全系统兼容维护,后勤保障高效有序,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空战带来的震撼,远超1991年海湾战争,令五角大楼陷入集体失语。巴方使用的ZDK-03预警机,仅是中国空警-500的出口版本,却已让美制E-3“望楼”预警机的技术优势大幅缩水。而中国现役更先进的空警-700,配备的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进一步提升。在导弹技术方面,霹雳-15E实战中展现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让美军AIM-120D导弹的150公里射程相形见绌。中国正在测试的霹雳-21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射程更是达到400公里,这种维度碾压,让美国军工企业不寒而栗。 空战中,巴方歼-10CE挂载的电子战吊舱,展现出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甚至迫使印军“阵风”未战先逃,这一情况预示着中国专业电子战机,可能已具备瘫痪F-35雷达系统的实力。美国空军意识到,在预警指挥、导弹技术和电子战等领域,与“中式空战体系”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此次空战也引发了全球军贸格局的震动。法国达索股价暴跌,成飞概念股集体涨停,市场反应直观地表明,西方“高价=高性能”的军售逻辑已然破产。沙特、阿联酋等传统买家,开始重新评估“阵风”订单。中国开创的“预警机+战斗机+导弹+数据链”打包军售方案,在亚非拉国家引发采购热潮,埃及、尼日利亚等6国已提出引进全套中式防空体系的意向。而美国军火商,既要应对中国装备的技术超越,又因《对外军事销售协议》的后门条款,限制盟友武器使用,加速了各国“去美化”进程。 美国空军的沉默,本质上是对“中式战争哲学”的认知震撼。中国用200亿美元打造的空中作战体系,实现了对印度800亿美元“武器杂货铺”的碾压,体现出从“平台对抗”到“系统战争”的理念转变。中国军工企业在冲突期间保持正常供货,展现出强大的军民融合能力。美军现在都不敢思考,中国的现役装备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