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费力讨好游客的“后遗症”来了!一位台湾游客吃完卤鹅后,竟然当场决定,会尽快派人来实地考察,准备在这里落地投资!荣昌招商局也透露,自从荣昌火了后,在谈重点招商项目共28个,总投资超20亿! 荣昌,这座曾经低调的重庆小城,近年来因为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和地道的待客之道而迅速“出圈”。 特别是在卤鹅这一地方招牌美食的加持下,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更在无形中带来了真正的经济效益和资本关注。 一位台湾游客,在食品加工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资深企业家。 这次他来重庆,本只是为了走亲访友,顺道旅游,却没想到因为一顿卤鹅大餐而改变了行程,甚至动了投资的念头。 当天中午,他在荣昌区某家颇有名气的卤鹅馆就餐。店里没有刻意装修的华丽场景,却充满着地气与烟火气:老式木桌、热气腾腾的大锅、墙上斑驳的老照片,一切都显得那样真诚而朴素。 他原本只是想尝尝“地道重庆味”,结果那一口卤鹅入口,却让他彻底折服。 鹅肉细嫩入味,皮酥不腻,浓郁的卤香混着淡淡草药香,让他直呼“吃出了小时候的感觉”。不只是食物让他惊艳,整个就餐过程也让他感觉到了“宾至如归”的温暖。 店老板亲自上菜,一边介绍卤鹅背后的制作工艺,一边聊着荣昌这些年的发展,还送上了一份“游客专属”的小纪念品——一张手写的荣昌美食地图。 这位台湾客人感慨地说:“很少见到这么真诚的待客之道,现在太多地方做旅游只讲包装、讲流量,但这里是从心底在‘讨好’我们这些游客。” 他当即改变了原计划的返程安排,拨通了台湾那边公司的电话,吩咐尽快组建考察小组,亲自前往荣昌进一步了解投资环境。 他坦言,自己此前考察过不少大陆城市的食品产业基地,但总感觉“人情味太少”,而荣昌不仅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 更关键的是当地人对游客的真诚态度、对美食的热爱与坚持,让他感受到了“适合长期合作的土壤”。 而这件事并非孤例。荣昌区招商局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从荣昌因卤鹅、美食、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接地气”的话题在网络走红后。 已有多个海内外企业主动联系,希望能在这里布局相关产业项目。 截至目前,荣昌正在对接的重点招商项目共28个,涵盖食品加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康养旅游等多个领域,预计总投资额已超过20亿元。 “这和我们以往苦口婆心去招商完全不同。”招商局负责人笑言,以前他们派出招商团队“跑断腿”。 见了企业家还要费尽口舌地推介项目、展示政策,而如今企业家是带着热情和想象空间主动找上门来。 “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我们不再是单纯讲政策、讲基地,而是讲生活、讲味道、讲情感。” 为了进一步挖掘这一波“流量变现”的潜力,荣昌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文旅局、商务局、招商局等多部门组成的“文旅招商融合工作组”,推动旅游和产业融合发展。 工作组将荣昌火遍全网的“卤鹅经济”打造成文旅+招商的入口,并配套打造了一条“荣昌美食招商路线”。 游客或企业家来荣昌参观考察,可以从卤鹅始发,深入了解荣昌的畜禽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产业园、冷链物流体系、乡村民宿产业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验闭环。 此外,荣昌还建立了一项独特的“美食引商奖励机制”:凡是在荣昌餐饮类品牌链条上发生投资行为的项目。 一旦签约落地,根据投资金额、就业带动、技术转移等具体贡献,给予阶梯式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而对那些通过游客、网红推荐等“非传统招商渠道”引入的优质项目,荣昌还特别设立了“城市推荐官奖励基金”,鼓励全民参与招商、全民讲好荣昌故事。 毫无疑问,荣昌正在用“费力讨好游客”的方式,拓宽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招商路子。 而这种讨好,并不是为了讨好而讨好,而是源于对本地文化的自信、对游客身份的尊重、对产业未来的深度思考。
荣昌跃居第一,爆火背后的十个真相:1、摊贩是可以不赶的,高书记说让他们摆,让
【2评论】【6点赞】
秦始皇
我都没去过荣昌
爱国至上
东北的铁锅炖大鹅也跟着学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