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又扩大了,一季度中国GDP跌至美国60%左右,究竟是什么原因? 乍一看,这数字的确唬人,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汇率波动就像一场魔术表演。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 7.1 跌至 7.18,别小看这零点几的波动,它直接让中国的 GDP 按美元计算“缩水”了几百亿。打个比方,你兜里有 100 元人民币,昨天能换 14 美元,今天只能换 13.9 美元,数字上看着少了,但你能买到的东西并没有变化。而美国则通过疯狂加息,将美元打造成“全球硬通货”,美国公司在海外赚的钱,因为美元升值,财报上凭空多出几十亿,GDP 数据也随之“膨胀”。这就好比有人拿放大镜看美国的数字,拿缩小镜看中国的数字,差距自然被放大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统计方法的差异。美国偏好使用“环比折年率”这种复杂算法,一季度实际增长 2%,却非要说成 -1.2%(环比折年率),给人一种经济倒退的印象。如果按中国的同比算法,美国的数据会好看得多,但他们就爱用这种让人晕头转向的统计方式制造差距。更绝的是,美国把研发支出、知识产权等“虚头巴脑”的东西全算进 GDP,甚至连律师打官司的费用、金融市场的交易流水都能算进去。而中国制造业实实在在的产出、工人们辛辛苦苦干出来的产值,在国际统计标准里反倒容易被低估。 再谈谈经济结构,中美两国可谓是“虚实”两重天。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的 1.67 倍,汽车年产量 3016 万辆,相当于美国的 2.8 倍,造船、钢铁、光伏等实体经济领域,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撑起了经济的硬底子。而美国呢,金融、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等虚拟经济占比超过 80%,看似热闹,但大多是“纸面财富”。更有趣的是,美国这两年物价涨得比经济增速还快,一个汉堡去年卖 10 美元,今年涨到 12 美元,销量没变,GDP 却因为价格上涨多了 20%,这不是“注水猪肉”是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GDP 终究只是个“数字游戏”,我们更应关注背后的实质。论增速,中国一季度 5.4% 的增速实实在在,而美国只有 2%,还得靠疯狂印钱、政府借钱来维持。新兴产业方面,中国新能源车、光伏、锂电池“新三样”出口暴增 28%,比亚迪一季度海外销量超过 12 万辆,全年目标 80 万辆;美国特斯拉则因马斯克的“骚操作”,在欧洲销量暴跌 28%,差距显而易见。 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数字上,而在产业升级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德国奔驰、法国赛诺菲、日本丰田等跨国巨头纷纷往中国跑,美国对盟友加 20% 的关税,对越南加 46% 的关税,但中国这边政策稳定,产业链齐全,从研发到生产一条龙搞定,连沙特、巴西等资源国也抢着跟中国合作。中国这两年在 5G 基站、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投入了上万亿,这些基建和产业升级才是经济的“钢筋铁骨”。反观美国,天天忙着打贸易战、搞制裁,军费一年花 8000 多亿美元,阿富汗战争烧了 2.26 万亿美元却一无所获,国内基础设施破破烂烂,老百姓连像样的高铁都没有,钱都花在了虚头巴脑的地方。 所以,别光盯着 GDP 数字看热闹,就像两个人比力气,一个人天天举着个写满数字的牌子喊自己厉害,另一个人闷头练肌肉、攒家底,时间长了谁更扎实一目了然。中国经济靠的是十几亿人辛辛苦苦干出来的实体产业,靠的是不断升级的技术和产业链,暂时的数字波动算得了什么?把心放肚子里,咱们走的是踏踏实实的路,美国那套“虚胖”的 GDP,早晚会被咱们“硬朗”的经济体格追上甚至超过。
美联储为何铁了心不降息?或许只有中国人能看穿本质,无论美国内部如何争斗,联储只有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