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据BBC报道,英国与印度正式签署历时三年谈判的《英印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是英国脱欧后达成的 “最具战略意义” 的双边贸易协议。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服务市场准入、投资保护等 12 个领域,标志着两国从 “英联邦旧谊” 向 “21 世纪战略伙伴” 的深度转型。
英国优势产业松绑:苏格兰威士忌关税从 150% 腰斩至 75%,并承诺 2030 年前降至 25%,预计每年为英国酒业新增 12 亿英镑出口额;高端汽车(单价超 4 万英镑)关税从 100% 骤降至 10%,但设置每年 2 万辆的配额限制,梅赛德斯 - 奔驰英国工厂已规划增产电动 SUV;航空航天部件、医疗设备关税直接归零,罗尔斯・罗伊斯获得印度航空 150 台 Trent 发动机的优先供应权。
印度制造:棉纺织品关税从 12% 降至 5%,印度纺织业每年可节省 3.7 亿英镑成本,预计推动对英出口增长 22%;冷冻虾关税从 20% 降至 8%,喀拉拉邦水产出口商已新增 30 条对英冷链专线;珠宝首饰关税减免覆盖 22 个品类,孟买珠宝交易所交易量在协议宣布后 24 小时内激增 40%。
英国首次对印度开放法律、会计、教育等专业服务市场,允许印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分支机构,预计吸引塔塔咨询等企业新增 5 万就业岗位。作为交换,印度允许英国律师事务所参与国际仲裁案件,打破本土律所的垄断格局。
协议特别设立 “数字贸易走廊”,双方互认数据本地化规则,为金融科技企业清除跨境障碍。尽管印度强烈要求放宽学生签证配额,英国仍维持现有政策:每年向印度公民发放 3 万份学生签证,毕业后留英工作期限保持 2 年不变。但创新设立 “企业 seconde 计划”,允许两国企业派遣员工赴对方国家工作 3 年,期间免除社会保障双重缴纳,预计每年促成 1.2 万人次的专业人才流动。
斯塔默首相将协议定位为 “全球化 2.0” 的标杆,特别强调 “在特朗普关税壁垒下开辟自由贸易通道”。印度总理莫迪则视其为 “东进战略” 的关键落子,协议文本首次写入 “印太经济走廊” 合作条款,为 2030 年印度出口万亿目标贡献 15% 增量。
英印三年谈判的艰难胜利,也预示着两个大国在全球化逆流中的取暖。 然而,当爱丁堡的蒸馏厂与孟买的纺织厂开始计算关税减免的具体收益时,这场跨越次大陆与英伦三岛的经济联姻,正接受着市场与民意的双重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