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再工业化很容易吗? 别天真了,朋友们。现在到处都在喊“再工业化”,好像把工厂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可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以为能像搭积木一样,今天拆明天就能原样装回去?醒醒吧,时代变了,技术变了,连拧螺丝的方式都变了。 想当年,苏联老大哥援建咱们那会儿,技术传承靠的是啥?师徒制,手把手教,还有厚厚的纸质手册。设备坏了怎么办?老师傅一听声音就知道哪儿出毛病了,“听音辨位”这可不是玄学,是几十年经验积累下来的真本事。那会儿的设备,设计寿命都是奔着30年去的,讲究的是一个稳定耐用。 现在呢?美国那边搞再工业化,全靠数字化图纸,维修也外包。设备坏了?远程诊断一下,直接换模块,哪还费劲修啊。财务报表五年一折旧,恨不得一年回本,什么长期主义,不存在的。就这种玩法,技术积累从何谈起? 咱们国内有个苏援时期建的钢厂,1996年以前,设备故障修复率92%,妥妥的行业标杆。可到了2023年,同样的故障,修复率只有7%,换件率倒好,飙到了89%。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维修能力在退化,只会换不会修,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短期利益害死人,长期主义才是王道 现在很多企业,被季度财报追着跑,为了短期利益,恨不得把所有成本都砍掉。维修预算?能省则省!核心工艺?外包!这种短视行为,就像吸毒一样,爽一时,毁一生。 波音737MAX事件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为了省几个维修费,把核心工艺外包了,结果呢?飞机掉下来了,200亿美元打了水漂,这钱够修多少飞机了?更要命的是,品牌信誉一落千丈,消费者用脚投票,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人力资本的问题。美国制造业现在面临严重的“后继无人”困境。老一辈工人经验丰富,掌握核心工艺,但他们都快退休了。年轻一代呢?对这些老工艺根本不感兴趣,也学不会。这就好比武林高手,一身绝学无人继承,最后只能失传,想想都可惜。 想逆袭?先跳出“时间陷阱” 德国和日本在再工业化方面做得不错,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很多“隐形冠军”企业都接受过政府的长期采购担保,日本也有强制保留过剩产能的政策。这些做法看似违反市场规律,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核心产业,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干扰。 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建立金融隔离墙,防止金融风险波及实体产业;二是打造“技术修道院”,重视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三是设立资本减速器,限制股东回报率,避免资本过度追逐短期利益。 说白了,再工业化就得玩长期主义,别老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眼光要放长远。别总想着快速回本,技术积累是个慢功夫,得慢慢熬。也别总想着赚快钱,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精,才是正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你以为再工业化很容易吗? 别天真了,朋友们。现在到处都在喊“再工业化”,好
秦宇辰聊美食
2025-05-08 10:01: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