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道,这次中美关税接触,是中国主动的吗?随后美国财长的回答开始支支吾吾,甚至说是胡言乱语。 当记者直击要害抛出"谁先打电话"这一关键问题时,贝森特先是喉结滚动、眼神游移,继而用"没有什么谁先打电话"的模糊表述搪塞。这种反常表现与4月28日他强硬宣称"应由中国主动让步"的姿态形成戏剧性反差。 事实上,中国商务部已正式确认是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传递信息",且在5月2日发布的声明中明确将美方接触定性为"希望就关税问题谈起来"。这种官方定调与贝森特的闪烁其词形成鲜明对比,恰似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混乱缩影。
美国财长贝森特关于"公平贸易"的诉求,本质上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典型说辞,其逻辑漏洞与历史事实形成鲜明反差。以下是基于中国白皮书与客观数据的深度剖析: 一、所谓"贸易逆差"实为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产物 美国长期存在的全球性贸易逆差源于其经济体制固有缺陷:低储蓄率(2024年仅为1.8%)、过度依赖消费(消费占GDP比重达68%)以及美元霸权带来的资本流动惯性。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美国必须通过进口填补市场需求,而非单纯由对华贸易政策造成——美国对全球102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中国仅占其总逆差的32%。更讽刺的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如半导体设备限售)导致其在华高技术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16.7%降至2024年的不足5%,这种"自缚手脚"的政策反而加剧了技术性逆差。
二、美国服务贸易的隐性超额利润 在指责货物贸易逆差的同时,美国刻意回避其服务贸易的巨额收益:2023年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541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华为每年支付高通超10亿美元专利费)、教育(中国留学生年均贡献美国高校180亿美元)及金融服务(华尔街投行在华承销业务占中企境外融资70%)。这种"左手控诉逆差,右手收割暴利"的双标行径,恰如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言:"美国用废纸掠夺他国资源"。 直白点说,对华贸易出现逆差是美元霸权的必然产物。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的60%,实为美国企业利润(iPhone在华组装仅增值3%,但全额计入中国出口)。而美国通过服务贸易每年从中国赚取超600亿美元顺差:好莱坞电影拿走票房分成,苹果收取30%应用商店抽成,华尔街赚取中概股上市费用。
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把中国看作卖家,美国看成买家!是中国离不开美国呢?还是美国更需要中国生产的商品? 美国人现在过日子的家当,十件里有八件贴着"中国制造"。圣诞树上的彩灯、急诊室的呼吸机零件、甚至F-35战机的发动机材料,哪个离得开中国工厂?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全美九成九的烤面包机、八成的雨伞都是漂洋过海从中国运来的,连白宫采购的烟花都得看浏阳厂子的脸色。 美国波音公司最能体会这种“不可替代性”。每架787客机有35%的零部件来自中国供应商,从钛合金锻件到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国制造商的交货周期比美国同行短40%。当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加码时,波音不得不将部分产线迁至日本,结果发现日本工厂的良品率骤降15个百分点。他们失去了中国供应商的“现场纠错”服务。这种隐形的质量管控能力,是任何关税政策都替代不了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特朗普团队压根就没逛过义乌小商品市场,不知道什么叫"离开中国寸步难行"。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幻想,在得克萨斯州荒漠中破灭。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和富士康的美国工厂,不就是鲜明的例子吗? 说到底,在全球化时代,试图将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目录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排除在外,无异于经济上的“自杀式袭击”。特朗普团队该醒醒了,中国不是离不开美国,而是美国根本离不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