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遇热则降、遇寒则升,血压波动大,如何解决??? 患者王女士,今年36岁

心血张大大说 2025-05-07 12:14:21

高血压,遇热则降、遇寒则升,血压波动大,如何解决??? 患者王女士,今年36岁,10年前,她体检发现血压高,当时26岁身体也没有啥症状,就一直没有吃药; 等到30岁这一年,患者高压直接飙升到190mmHg,住院治疗一段时候后开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每日一粒,现血压在135/95mmHg左右,低压就是降不到正常; 近两年,患者血压吃西药情况下,波动非常大。近期,春夏之交气温升高时,血压会自行回落到正常范围,但遇到天气骤变血压又会攀升。 用王女士的话说,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心大,身体有问题,就想赶紧看; 了解到中医也能调理高血压,她想整体调理体质,趁年轻把血压调理到正常且稳定,最好西药也能停了! 高血压是个慢性病,但这10年的时间,它可不是“默默无闻”,不是血压飙升到190mmHg,就是让你吃西药,吃了也降不到正常,遇到外界环境变化,血压又高低波动。 早晚,血管会动脉硬化,后期就是一系列的相关并发症,希望大家警醒! 患者身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存在根本性问题,从中医角度分析,这种"遇热则降、遇寒则升"的血压特点,实际上暴露了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的本质问题。 患者呈现的头痛、耳鸣、眼睛不适等症状,表面看是血压波动带来的不适,实则与体内痰湿阻滞、清气不升密切相关。 观察其舌象,淡红舌体上的白厚苔暗示着痰湿内聚,齿痕提示脾虚运化无力,而舌面裂纹则揭示出长期气血滋养不足的深层问题。 这种虚实夹杂的体质状态,正是导致血压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起伏不定的根本原因。 调理关键在于重建身体的气机升降平衡。 首先要从调理脾胃着手,增强运化水湿的能力,防止新痰湿生成。 日常饮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加重脾胃负担,生冷寒凉、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助湿生痰,建议以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烹调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温和方法。 同时要注意补充既能健脾又不滋腻的食材,帮助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对于体内已形成的痰湿(老痰湿),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促进其代谢,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祛湿伤及正气。 针对天气变化对血压的影响,需要采取主动调节策略。在季节交替或气温波动较大时,要特别注意身体的保暖防护,尤其是头颈部和四肢末梢的保暖。 建议养成监测天气变化的习惯,在寒潮来临前就做好预防性调理。同时要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避免熬夜加重气血耗损。 长期血压波动容易导致焦虑情绪,而情绪波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气血运行。日常保持平常心。 中医调理血压是整体调理受损体质,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除了中药调理外,也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通过生活方式的整体调整,逐步恢复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建议建立每日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值、天气状况、饮食作息等信息,帮助总结个体化的调养规律。 调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症状反复,这正说明身体在进行自我调整,需要保持耐心,切忌随意更改调理方案。 通过系统调理,最终目标是让身体建立起适应环境变化的良性调节机制。

0 阅读:3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2025-05-09 08:54

中医好历害的解决.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梵醒、AAA、吴国明、 帅蛤蟆、没有昵称)。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心血张大大说

心血张大大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