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朝,汉文帝看不到陈平,心生疑虑,便问道:“丞相陈平为何不来?”太尉周勃出班说:“陈平生病了,不能上朝,请皇上原谅!” 汉文帝有些不愉快地说:“他前几日不是好好的吗?” 汉文帝其实心知是自己总说周勃扳倒吕氏、迎帝有功劳,却没有说陈平有功,自是陈平心生不满了。 汉文帝想派人一探究竟,但想着陈平作为功臣,自己纵然作为一国之君,也不好怠慢,于是亲自前去探望。 汉文帝去到陈平府邸,见陈平居然悠哉地躺床上看书。 见到汉文帝,立马起身跪地行礼,请罪:“皇上,是老身对不起您啊,老身不该欺君啊!” 汉文帝猜到几分,但见到陈平确实没生病,有点怪罪:“为什么?” “高祖在位时,周勃功劳不如老臣;扳倒吕氏势力,老臣实在不如周勃。请皇上恩准老臣让位给周勃!” 汉文帝听这话把陈平扶了起来。 汉文帝也知朝臣要相互牵制,否则后患无穷! 而现在陈平又主动让位,于是顺水推舟,封周勃为右丞相。 周勃被封为右丞相后,心里很高兴,却不知道这是汉文帝为了牵制他们的力量,巩固皇权而封的。 而且陈平和周勃也只是面和心不和,怎么会好心让位? 周勃高兴的并没有细想。 当日早朝汉文帝没走,自己就先走了。 陈平看着周勃提前走掉,心里面又高兴又嘲讽。 心想:现在就差一个时机了。 时间过去没多久,陈平派和自己一个阵营的亲信秘密去汉文帝那里上奏,称周勃手握兵权,终究是个隐患!怕是有一天会威胁到汉文帝,望汉文帝早做打算。 现在皇位才刚刚坐稳,汉文帝觉得不宜现在就把功臣赶下台,但武将还是早处理的好 ,时间久了,心里面难免有点心病。 终于有一天,汉文帝想着周勃这个右丞相当得差不多了,该让让位了,于是问他:“丞相可知,全国一天被判刑的有多少个人啊?” 周勃支支吾吾的,武将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 汉文帝看他支支吾吾,又问:“那丞相说说,全国财政现有多少?收入多少?支出又多少?” 周勃冷汗淋淋。 汉文又问陈平:“千金你说说看?” “陛下想知道这些,可以找这些管事的人。臣的职责是辅助陛下,精力也有限,并非事事都能知晓。望陛下责罚。” 陈平是从文的,又能言善道,不知道却能答得毫无破绽,汉文帝露出赞许的目光。 周勃自知这是汉文帝给自己的圈套,也是让自己主动让位的意思! 君让臣让位,臣不得不让。 周勃自知想要活路,只能让位,于是把丞相让给了陈平。 一天,陈平面见汉文帝,便跪下,说:“陛下,老臣一介文臣,求陛下开恩!” 陈平知道自己虽然是文臣,但也是功臣,汉文帝忌惮周勃在朝中的影响力和兵权,也同样会忌惮自己,得提早做打算! “丞相何出此言?” “求陛下开恩!”陈平只是继续求饶。 “好,好,丞相若能帮朕解一心结。你若安分守己,必能善终!”汉文帝沉默良久才说。 后来又有人告发周勃谋反。 其实汉文帝哪里是追究周勃冒犯的事,只因周勃手握兵权,又是功臣。他心生忌惮,即便周勃不谋反,但周勃只要有一日手握兵权,他就寝食难安! 周勃被关进大牢,用了所有身家,贿赂汉文帝的舅舅,薄太后为其求情,最终才留住性命,回乡养老。 而陈平靠着为人处事圆滑,也能提早打算,一直当丞相直到善终。 当年陈平投靠刘邦一步步高升,周勃本就心生不满,两人也早就是面和心不和。 后来吕雉势力强大,陈平为了保住刘氏江山,先骗取吕后信任,后又结交周勃。 周勃绑架郦商的儿子并胁迫他劝吕禄交出兵权,也是陈平献的计。 派人辅助他,最后平定诛吕之乱也是陈平。 追根溯源,真正功劳高的是陈平。 周勃如果早点看清局势,识破陈平的计谋,早做打算,即便交出兵权,回乡养老也是定局,但也不至于落得如今散尽家财的下场!
周勃有拥立之功,被封为右丞相,每次退朝,汉文帝总是恭敬地目送周勃离开。有一天,周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