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晚年回忆,四川解放前夕,他和胡宗南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如果能够实施,那么

国际大碗说 2025-05-06 21:06:28

宋希濂晚年回忆,四川解放前夕,他和胡宗南制定了一个疯狂的计划,如果能够实施,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1949年8月,宋希濂调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其部队改归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脱离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的节制。蒋介石给宋希濂的任务是,让尽快扩充人马、抢修工事,要在解放军进攻川东时,至少坚守三个月。 彼时,老蒋的嫡系部队,有战斗力的已所剩不多,能成为军事集团的就剩下两个,一个是胡宗南所部,约三十余万众,另一个是宋希濂指挥的十四兵团(后又以第二军为基干,扩编了二十兵团)及地方武装,约十二万余人。 论兵力,胡宗南集团比宋希濂集团强得多,不过宋希濂所辖的第二军,却是蒋军当时仅存的一支齐装满员的全美械军。后来,解放军在进军大西南时,一路势如破竹,唯一受到激烈抵抗、付出较大伤亡的战斗,就在攻打第二军拒守的白马山。 宋希濂拼凑了六个军和几个独立师的番号,由于装备、给养不足,他飞到重庆去找西南军政长官张群讨要。 张群说:“荫国(宋希濂的字),到处都在要钱、要粮、要装备,你容我缓一缓。川东是防御的重点,到时候我会优先考虑的。” 在汉中的胡宗南,得知宋希濂到了重庆后,马上打电话联系说:“荫国老弟,我有十万火急之事,要和你面谈。” 宋希濂乘坐的小飞机,降落在汉中军用机场时,胡宗南带着十几个将官笑盈盈的迎了上来。胡宗南以“天子第一门生”自居,在当战区副长官时,不把长官朱绍良、陈诚放在眼里。如今,挂着“三颗星”(中将加上将衔)的胡宗南,提前在机场迎候“二颗星”的宋希濂,可谓是诚意十足。 在接风宴结束后,已是傍晚时分,胡宗南使了个眼色,在场的将官起身告辞。接着,胡宗南将宋希濂带到挂着军用地图的房间后,两人长谈起来。 胡宗南将地图上的川北、川东指点一番后,说:““荫国,依你之见,第三次世界大战究竟何时才会爆发?如今局势如此危急,需要一场变局来扭转乾坤啊。” 宋希濂说:“寿山兄,你想想,二战这才结束几年,谁还有心思、有能力去挑起一场大战?即便是二战,也是一战后二十多年了。蒋校长老念叨着等美国人撑腰,依我看,这不过是镜花水月。” 胡宗南说:“校长一味让我们死守西南,可看看咱们手下这些兵,老兵有几个?补充的新兵,好些连枪栓都拉不开,这样的部队拿什么去打仗?西康的刘文辉,云南的卢汉的也不可靠,我曾建议校长采取果断措施,将这两人解决,可校长不听。” 两人聊来聊去,都认为毫无胜算。突然,宋希濂想到了什么,快步凑近地图,手指沿着滇缅边境缓缓划过,说:“与其在这坐以待毙,被困死在这日渐狭小的地盘,倒不如把部队拉去滇西。我在滇西驻军三年,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滇西大山众多,又有怒江天险,如果能将你和我的主力部队,抽调九个军过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即便到时候滇西守不住,也可以拉着部队入缅。” 胡宗南说:“九个军?你可知道,三十万人的粮草辎重,这是何等庞大的后勤压力,你当这是普通的搬家吗?如此大规模的转移,谈何容易。不过,目前看来,却也是唯一的破局机会。” 两人进一步讨论后,决定由胡宗南抽调两个军,宋希濂抽调一个军,以奇袭的方式突袭西康,将刘文辉解决掉,然后以西康为据点,再将后续部队调过来。最终目的是,将至少九个军,不少于二十万的部队,经西康去滇西。 宋希濂说:“趁着共军还未入川,马上行动的话,别说二十万,撤走三十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胡宗南激动的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说:“荫国老弟,高明啊,我们整理一份书面计划,一同去向校长汇报。” 几天后,在重庆的老蒋官邸,胡宗南、宋希濂鼓着勇气,说了“滇缅计划”。 老蒋还没听完,就愤怒的打断:“你们带的到底是什么兵?还未与共军正式接战,就想着临阵脱逃。你们却如此怯懦,成何体统,还是不是我的学生。” 胡宗南说:“校长,非是学生怯懦,川军、滇军靠不住,我们的部队人员、装备缺损的严重。” 老蒋将手杖重重地杵在地图上,说:“西南乃根基所在,倘若你们此时跑去当丧家之犬,舆论会如何看待我们?美国人还会继续援助我们吗?” 胡宗南和宋希濂被骂得灰头土脸,只得悻悻离开,之后,两人各自回了驻地。四个月后,兵败的宋希濂在大渡河畔的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抛弃部下,带着少数亲信乘飞机逃离成都。 老蒋在胡宗南离开时,发去密电,让把成都周围的几个兵团,往西康转移。可此时,解放军已截断了去路,想走是不可能了。成都四周的蒋军,有五个兵团,除十六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化装逃走外,其余四个兵团司令官均率部起义,其中就包括胡宗南的副手、第五兵团司令官李文。 胡宗南、宋希濂的残部,逃到西康的仅二万余人,解放军在随后进军西康时,将其大部歼灭。 宋希濂晚年在撰写回忆录时,回想起这段往事,不禁感慨万千:“那个疯狂的计划,若真的得以实施,那么后果就真的严重了。如今冷静回想,未能成行,实乃万幸。”

0 阅读:49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