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政委王季龙骑马时,忽发现山梁上有闪光。王心头一震,表面上却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继续从容骑马。走了一会,王季龙才遇到部队:“”事后才知道,那里埋伏着70多日军。 王季龙,1912年出生在河北保定一户普通人家。那时候正是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年代,小小年纪的他就见多了老百姓的苦日子。20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八路军,先是在第120师政治部干组织工作,后来当上了第358旅第9团的政治委员。这家伙不是光会喊口号的政委,他经常带着部队冲在前线,跟战士们一块儿扛枪打仗。 1940年,他刚当上第9团政委没多久,就碰上了日军的大扫荡。那会儿他在华北根据地跑前跑后,带着部队跟日军硬碰硬。后来解放战争来了,他的部队改成了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他当政治部主任,带着弟兄们解放大西北。新中国成立后,他干过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还帮着搞军队正规化建设。1955年,他被授了少将军衔,算是对他革命半辈子的肯定。1996年,他在 北京去世,84岁,一辈子都献给了国家。 1940年初,日军集了9000多兵力,分10路杀向八路军的平西根据地,想把咱们的部队一网打尽。八路军高层决定把主力撤出去,等机会反击,可第9团得留下来牵制敌人。这任务可不轻,团长黄光明跟王季龙商量着,在斋堂一带布防。那地方是个八公里长的山沟,两边都是山,地形忒险。 日军2000人直扑齐家庄,第9团第1营连夜出击,打得日军有点懵。但日军也不是吃素的,扔高爆弹不说,还放毒气弹,搞得山坡上乌烟瘴气。战士们咳得不行,可还是死守阵地,硬是顶住了好几波进攻。眼看敌强我弱,黄光明跟王季龙一合计,决定先把第1营撤回来,只留一连盯着。第二天,日军又往前推,黄光明瞅准机会,带人伏击了日军一个160多匹骡马的辎重队,缴了不少东西。可跑了70多个日军,躲到了东山梁上。 王季龙那会儿正带队追击日军主力,刚在清水村北边收拾了日军后卫,回头骑马赶路。结果就撞上了开头那幕——山梁上闪光一亮,他立马猜到是日军装备反光。这地方地势高,他要是暴露,准没好果子吃。可他愣是没慌,手握缰绳,假装啥也没看见,继续往前骑。绕过弯道,他才加速甩开危险,找到第1营通知全团围上去。第3营从南边攻,日军火力猛得很,打得难分难解。后来第3连绕后扔手榴弹,才把这70多个日军全收拾了。王季龙这一手冷静,保住了部队不说,还干掉了敌人。 1940年8月,八路军搞了个大动作——百团大战。第120师在贺龙指挥下,专门去砸日军的同蒲铁路北段和汾离公路,断了他们的补给线。王季龙带着第9团,晚上偷袭铁路据点,炸铁轨、毁路基,忙得热火朝天。这仗打得痛快,日军机动性被削了大半,士气也跟着垮了。整个战役下来,第120师干掉好几千日军,全国人民看了都振奋。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内战又起。王季龙的部队变成了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他在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上忙活,组织宣传、鼓舞士气。1947年延安保卫战,他带着部队硬扛敌军围攻,愣是守住了阵地。1949年解放兰州,他管后勤保障,确保部队有粮有弹,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王季龙没闲着,当了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帮着制定政治工作条例,把部队正规化搞得有模有样。他常跑基层,跟战士们聊需求,摸实情。1955年,他在中南海被授少将军衔,那肩章上的星星,算是对他一辈子打拼的认可。晚年他住在北京,常参加抗战纪念活动,跟年轻人讲讲斋堂那场仗的事儿,提醒大家别忘了历史。1996年去世时,他留下一枚抗战纪念章,挺朴实的东西,可背后是满满的血汗。
彭总本来确是想杀人立威的,毕竟四野横扫南中国以后,多少有点骄兵悍将的的意思,如果
【29评论】【10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