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名解放军师长,大腿根部受伤住院。这时,一19岁女护士来到他的病房,给他换药。谁知,师长竟连连摇头说:“换男护士来!” 1947年的中国,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战场上炮火连天,前线的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革命的希望。在这乱世中,周志坚的名字在鄂豫皖根据地可是响当当的。他是人民解放军某师的师长,外号“周铁匠”,意思是意志如铁、战功如钢。这位师长出生于1917年,湖北大悟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两岁没了爹,八岁没了娘,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小时候给地主放牛,风吹日晒,硬是磨出了不服输的脾气。1929年,12岁的他投身红军,从此跟着队伍南征北战。长征路上,他带着部队翻雪山、过草地,愣是从鬼门关里闯了出来。到了抗日战争,他又成了根据地的顶梁柱,打得鬼子闻风丧胆。1947年,他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指挥作战从不含糊。 可再硬的汉子也有倒下的时候。那年的一次突袭战中,周志坚大腿根部中了枪子儿。伤得不轻,但好歹保住了命。战友们七手八脚把他抬到后方医院。那会儿的医院可不像现在,条件简陋得不行,临时搭在个破学校里,药水味儿混着血腥味儿,墙上斑驳得掉渣。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能有个地方躺下就不错了。周志坚被安置下来,疼得直冒汗,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毕竟是战场上滚出来的,忍功一流。 没过两天,医院派了个19岁的女护士来给他换药。她叫矫明(也有人说是焦明,名字有点争议),年轻轻的,长得清秀,手脚麻利。这姑娘虽说年纪小,可干活一点不含糊。她是正儿八经受过训练的护士,战地医院里救过不少人,技术过硬不说,心肠也好。周志坚这伤口位置尴尬,大腿根部靠近私密处,换药得小心又仔细。矫明过来时,本以为就是例行公事,谁知周师长一见她,眉头就皱起来了。他摆摆手,说要换男护士来。矫明愣了一下,周围的医护人员也觉得怪怪的。这位铁将军平时杀敌不眨眼,怎么这会儿扭捏上了? 其实,周志坚这反应也不是没来由。那年头,男女有别这观念在农村出身的人心里根深蒂固。他打小在穷乡僻壤长大,见惯了男人干重活、女人守家的日子。加上部队里大多是糙老爷们儿,他压根没跟年轻女同志打过啥交道。这次受伤的地方又敏感,换药得掀开裤腿,他一个大男人哪好意思让个小姑娘上手?再说,他是师长,平时威风八面,底下人敬他怕他,这会儿被人瞧见伤口,还得靠个小护士照顾,心里那股子别扭劲儿就上来了。 矫明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没急着走,而是站那儿不卑不亢地劝了几句。她说自己是护士,干的就是救死扶伤的活儿,在她眼里没啥男女之分,只有病人和职责。话说得在理,周志坚听着听着,觉得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了。这年头,女同志上战场扛枪的多了去了,人家矫明一个小姑娘都能在医院里冲锋陷阵,他还在这儿端着架子干啥?想通了这一层,他也就松了口,让矫明接着干。 接下来的日子,矫明每天按时来换药。她手艺好,心思细,处理伤口时一点不马虎。周志坚的伤慢慢好转,疼得没那么厉害了。时间一长,他发现这个小护士不简单。别看她年纪小,干活却有条不紊,偶尔还聊几句前线的消息,挺能解闷儿。矫明呢,也觉得这位师长没啥架子,虽然开头有点倔,但人挺实在。两人一来二去,熟络了不少。病房里的人都看出来了,这俩人有点意思。有人私下打趣,说他俩挺般配。 周志坚的伤好得差不多了,医院里却传开了他和矫明的事儿。矫明的领导听说了,找她问了问。她脸一红,默认了心意。领导又找到周志坚的上级一说,上级乐了,说这可是革命战友配成双的好事。组织一撮合,部队的同志们也起哄祝福,俩人就这么走到了一起,结了婚。这事儿在当时还挺轰动,战火里开出的爱情花,谁听了都觉得暖心。 婚后日子没那么太平。周志坚伤好了就回前线接着打仗,矫明留在医院继续救人。每次分开,她都默默收拾东西,叮嘱他小心。他在前线拼杀时,心里总惦记着她。直到战争结束,俩人才算安顿下来。矫明脱了护士服,陪着他过日子。俩人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感情硬是没散,反而更深了。晚年的时候,他们还常被战友们提起,说这是革命年代里最硬核的爱情。
1947年,一名解放军师长,大腿根部受伤住院。这时,一19岁女护士来到他的病房,
文山聊武器
2025-05-06 19:18:54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