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华国锋最放心,可在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却做了一个违背主席的决定。 华国锋,1921年生在山西交城一个普通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但他早早就投身革命,1940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湖南从基层干起,慢慢崭露头角。1955年,他34岁,还是湘潭县地委书记时,去长沙汇报洞庭湖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汇报对象正是毛主席。华国锋没啥花哨话,就靠实打实的数据和朴实的作风,入了毛主席的眼。从那以后,他的政治路开始起飞。 1959年,毛主席把他提拔成湖南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1971年,他被调到北京,协助周总理管国务院的事务。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亲自点将,让华国锋当国务院总理、中央第一副主席,还留下了那句“你办事,我放心”。这六个字,不是随便说的,那是毛主席对华国锋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接班人身份的敲定。 毛主席病重时,华国锋也没让人失望。他跟汪东兴等人轮流守着,盯着病情一点不松懈。为了照顾好毛主席,他从医院调了几十个医护人员,日夜值班。有一次,医生建议给毛主席插胃管补充营养,毛主席不愿意。为了搞明白这有多难受,华国锋让医生先在他身上试了一回。虽然最后没说服毛主席,但这份用心,谁能说他不忠诚?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那天晚上,华国锋正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宾客,突然接到消息,赶紧赶到中南海,可惜还是晚了一步。悲痛归悲痛,他马上召集政治局开会,商量后事。会上,最大的争议就是怎么处理毛主席的遗体。 毛主席生前态度很明确:死后火化,骨灰撒到江河里。1956年,他还带头签了《倡议实行火葬》,身体力行地推简朴作风。所以,会议上有人提议,按毛主席的意思火化遗体,把骨灰洒向祖国大地。这想法挺多人支持,毕竟是尊重毛主席的意愿。可华国锋却站出来唱反调。他说,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人民得永远记住他,保留遗体、建纪念堂是更好的选择。这话一出,会议室炸了锅。 有人拿苏联保存列宁遗体举例子,有人说毛主席一辈子简朴,火化才符合他的作风。华国锋没多争辩,就咬定人民感情这点不放。最终,他拍板决定先保护遗体,吊唁后再定。9月10日,中央正式通过永久保存遗体并建纪念堂的方案,华国锋的主张占了上风。 决定一出,行动就快得不行。9月10日上午,专家到中南海开始防腐处理,确保遗体在吊唁时完好。后来,中央搞了个科研小组,专门研究怎么长期保存。他们用了液态和气态结合的技术:头和手暴露的地方用气体保护,其他部分泡在液体里,每年还得全面维护一次。这套技术挺复杂,但效果杠杠的。 建纪念堂的计划也同步推进。1976年10月8日,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开工。11月24日,工程启动,全国的建筑工人和老百姓自发加入,干得热火朝天。1977年5月24日,主体建完,前后才181天。纪念堂是正方形柱廊式建筑,44根花岗岩柱围着,气势庄严。9月9日,毛主席去世一周年那天,纪念堂正式开放,水晶棺安放好,供人瞻仰。 华国锋推动的这个决定,确实让毛主席的遗体留了下来,可也让很多人疑惑:这到底算不算违背毛主席的意愿?有人觉得他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想让人民有个缅怀的地方;也有人认为,他这是没完全听毛主席的话,背离了领袖的初衷。不管咋说,这事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不小。 1980到1981年,华国锋陆续辞去主要职务,退出政治舞台。退休后,他低调得很,但每年毛主席诞辰和忌日,他都带着家人去纪念堂瞻仰。2007年,他重病在身,还坚持去了趟纪念堂。2008年8月20日,他去世,享年87岁,骨灰葬在山西交城卦山。
大清十二帝死因1.努尔哈赤:战争死亡,68岁2.皇太极:积劳成疾而亡,52岁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