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奸作祟?一声平地惊雷,把伊朗直接炸懵了,以色列扬言要对伊朗实施报复,伊朗当下可谓“内忧外患”交织!
1100吨支撑伊朗对中东以外地区构成威慑的导弹固体燃料瞬间化为乌有。须知,这批原料原本足以满足260枚中程导弹推进剂的制备需求,可如今全部付之一炬,约2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就这样砸在了伊朗头上。
说来蹊跷,历经千辛万苦运抵伊朗的燃料怎会突然消失无踪?笔者察觉到其中存在两大疑点。首先,制造导弹燃料这类物品,其运输与储存有着极为严苛的规范。以欧盟为例,通常海运货物在取得入港许可后,存放期限不得超过45天,对于此类化学燃料,存放时间限制往往更为严苛。而据英国海事安全公司Ambrey透露,沙希德拉贾伊港口上月疑似接收了一批用于制造导弹燃料的化学品。那么,这批化学燃料为何能在港口长期滞留?
更为离奇的是,爆炸事件发生后,伊朗官方针对港口是否存在导弹燃料原料的说法相互矛盾。国防部坚称港口“并无军用物资”,海关部门则称存在“化学品库存”。此外,据《纽约时报》报道,调查显示爆炸时伴有橙色烟雾,残留物疑似含有高氯酸铵。
伊朗难道真的对事件真相毫无头绪吗?还是企图刻意隐瞒某些信息?这实在难以不让人怀疑伊朗内部是否存在暗中操纵之人。此次爆炸事件或许能让伊朗提高警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不仅要防范外部的军事威胁,还得小心内部的“间谍”活动。
而且据最新消息显示,伊朗又摊上麻烦了。2025年5月4日,以色列机场突遭胡塞武装导弹袭击,要知道,伊朗与胡塞武装关系向来紧密,这场袭击或许和伊朗也存在关联。当天夜里,以色列总理办公室便发表声明,称将对胡塞武装及其盟友伊朗展开报复行动。
当下,伊朗机场刚遭受导弹冲击,如今又面临以色列的外部威胁,可谓是“内忧外患”齐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