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子宫腺肌瘤、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5月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称对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
该声明称,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此次学术不端事件,严重损害了《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的声誉和公信力,也对学术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对此深表歉意,向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学术界郑重致歉。
记者了解到,《中国医药指南》创刊于2003年,是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78。
以下为《中国医药指南》声明全文:

此前,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被网友广泛议论。
论文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宫肌瘤男性患者”引发质疑。
据报道,上述论文2017年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在线公开时间为2017年11月29日,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霍文静。
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5月5日上午,我院关注到网友反馈的相关论文信息,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工作。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我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齐鲁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感谢广大网友关心。

据北京日报,记者在知网查询发现,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们患的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产后出血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称,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

《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要点分析》中写道,“78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33例,年龄26~57岁。32例子宫肌瘤患者出现痛经、17例患者经期延长,经量增多、4例患者便秘、29例患者贫血、22例患者尿频、54例患者存在伴随症状。”

《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刊登的《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显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22~47岁,平均年龄(34.5±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

《中国农村卫生》2014年刊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称,“69例患者,年龄20-34岁,男35例,女34例,其中经产妇36例,初产妇33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年发布的《探究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中称,“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外出进修的医院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3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3.21±2.25)岁;观察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0~8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