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谈判后,特朗普报复来了,27国趁势出手,中方4个字说明一切

冰点批国际 2025-05-06 16:09:39

一场突如其来的围剿,在四月底突然爆发。 美国动手,欧盟跟进,关税、制裁、威胁接踵而至。 中国没有退。四个字,回了全部:“中国不跪。”

五家中企,一纸制裁 4月29日,五家中国企业被美国点名制裁,消息发布得很快,没有通知,没有征兆。 只一纸声明,封锁账户,切断交易。 这不是警告,而是执行,化工、能源、军民两用产品,全都被标上“涉伊朗”标签。 理由看起来精致:“涉嫌协助伊朗获取火箭推进材料”,但谁都知道,核心根本不在伊朗。 被制裁的企业分布在深圳、东营、湖南、河南。

它们有的主营复合材料,有的涉足新能源,有一家刚刚和中东,某国签下合作协议。 制裁前一周,这家企业刚运出一批,新型聚合物原料,出口国,伊朗,方消息来得巧,快得像监控。 这不是第一次,但方式更激烈,美国财政部没提调查细节,只挂了名字与“违法出口”的口号。 五家企业,连辩解的机会都没给。 中方很快回应:“中伊合作合法合规,美方滥用长臂管辖。” 可效果有限,第二天,美国再次宣布:关税全线上调,最高至145%,不仅电子产品,还有服装、家具、机械设备。

这是一记重锤,不是象征。 特朗普出镜,语调比以往更冷:“如果中国不让步,谈判永远不会完成。” 他没有说清楚要让什么步。只是强调一个立场:“他们得为代价负责。”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补了一刀:“缓和?中方先动。” 这一套说辞,之前在墨西哥、越南都用过,区别在于,这次对象是中国。 特朗普想用税收制造恐慌,用惩罚引发对话。 白宫认为这是一场,可以掌控的“经济战”,但他们忘了对手是谁。

中国没有妥协,没有请求协商,没有递交会谈申请,外交部用四个字,扔回去了:“中国不跪。” 这四个字,没有任何补充,没有转折。 媒体播出后,社交媒体刷屏,官方没有再发说明,也没有降调,一场对峙,从那一刻起,从关税走向全面交锋。

欧盟的关税筹码 美国出手,第一个跟进的不是盟友日本,而是欧盟。 不到72小时,布鲁塞尔宣布:对中国高空升降平台设备,征收最高66.7%的关税。 “我们不能容忍不公平竞争”,欧盟官员在发布会上这么说,话不多,但足够直接。 目标产品不多,却精准。这种机械设备,在欧洲建筑工程中需求量大,过去三年,中国出口总额翻了两倍。

欧盟认定:价格太低。调查报告写得很干脆: “中国企业获得过多财政支持,扰乱市场价格。” 调查怎么得出这个结论?没人细说。 报告没有列出具体企业名单,只给出一个模糊判断:“系统性补贴存在”。 这就够了。征税,从7%到66.7%,看似调节,实则封锁,欧盟给的是一个出口信号:我们配合美国,不等中国让步。 更狠的还在后头,法国财政部随后宣布,正考虑对“所有外国小包裹,征收固定通关费用”。

表面上看是通关效率,背地里直指Shein、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这些平台,依靠“碎片化物流”绕过传统清关路径,法国市场增速惊人,传统零售叫苦不迭。 法国这一刀,不是防偷税,是清场。 欧盟在这场制裁中并非一体,德国最初犹豫,但最终还是签了联合声明。 27国意见难统一,但对付中国时,一致得令人惊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话说得硬:“原则不能妥协。” 这不是偶然。美国早就发动,3月,布林肯在北约峰会闭门会议上,建议各成员国“同步制定对华政策”,要求统一关税标准。

布鲁塞尔答应了,美国出头打,欧盟跟着围,全球制造链的两个控制中心,在这场制裁中空前默契。 中国面前,是一个“关税联盟”。 美欧试图通过“价格压力+出口壁垒+技术卡脖子”构建一个事实包围圈。 但他们没想到,中国的第一反应,不是回谈,也不是让步,而是反手出招。

反制,从34%到84% 美国想打价格战,中国不接招,中方宣布反制,仅用了一句话:“对等征收。” 官方文件只列数据,没有废话。 工业产品、农业出口、高科技设备,对美全部商品加税,区间从34%到84%。 关税清单公开时,华尔街反应极快,美股三小时内跳水1300点,波音跌9%,卡特彼勒暴跌14%。 这些公司不是旁观者。它们靠中国订单撑市值,一旦被锁死,全球链条断裂。

但中国没只停在税收,第二项措施,比关税更直击要害——出口管制稀土。 3种重稀土、5种精炼物、两类技术标准,全线收紧审批。 美国军工供应链24小时内报警,五角大楼紧急评估影响,内部文件被美媒曝光: “稀土受限,F-35组件存在断供风险。” 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发动过一次类似反制。那时只是警告。 这次,中方连警告都省了,直接干。

被制裁的11家美企名单也出来了,全部与对台军售有关。 洛克希德·马丁、雷神、通用动力,全在列,中方封锁合作渠道,冻结在华资产,取消技术许可。 外交部声明简短,只有一句核心内容: “配合侵害中国主权者,必须付出代价。” 美国财政部想拖节奏,声称“需评估中方反应是否属实”,但三天内,已有两家美企发布盈利预警。 这一回合,美方措手不及。

中方还打出第三张牌——诉讼。 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WTO,起诉美方违反自由贸易原则,提交材料三套。 全部针对美方,单边税收行为和“实体清单”制度。 这场官司不求立刻胜诉,它的价值,是打破美国对话语权的控制。 美国曾在WTO,败给中国好几次,但始终以“安全例外”搪塞履行,这次中国换打法:多边联合。 向WTO提交诉状同时,中方外交系统全面调动:东盟、中东、非洲、拉美,全部进入“磋商日程”。

阿联酋外长第一时间访华,宣布启动自由贸易谈判第四轮。 印尼和中国,达成新的本币结算机制,哈萨克斯坦,提议扩大人民币结算区,埃及官员,宣布中埃本币结算试点落地。 美国要建联盟,中方也在组网,不是反击,而是替代。 当美元制裁成为常态,去美元化就变成必须。

市场崩,震中在华尔街 美国打出极限施压的牌,没等来妥协,却引爆了国内市场。 沃尔玛在一周内两次调价,关键品类涨幅达17%,洗衣液、鞋靴、厨房设备,全部在列。 白宫试图安抚消费者,但没人信。 超市连夜排队,部分商品限购,CNN拍到旧金山一线门店,张贴“每人限购2件”的白纸。

通胀重新爆表,三月份CPI刚刚趋稳,四月份暴涨1.8%。 加州、德州零售业先后上书国会,要求“立即恢复对华商品通道”。 结果:国会内部撕裂,共和党坚持强硬,民主党地方派系要求回调。 摩根大通发布风险预警,称“若中方关税持续3个月,美GDP将下调0.7个百分点。” 真正爆雷的,是股市,道琼斯三天跌去2400点,六万亿美元市值蒸发。

标准普尔报告直接写明: “中方反制精确打击核心产业,华尔街面临结构性风险。” 苹果股价创2022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特斯拉海外销量下滑20%,马斯克宣布关闭德国工厂计划,重新调整生产结构。 特朗普试图将这一切甩给拜登政府,但市场清楚,宣布制裁、加征关税的是他。 美国政界开始内讧,参议院多位议员在电视上公开对骂。 全球金融市场,正在为“中美脱钩”的可能性定价。

中国这边的表现却很不一样。 国内通胀几乎未变,3月CPI 0.7%,4月0.8%,国家统计局发文称,“市场整体平稳”,粮食、能源供给未现明显波动。 核心在于供应链,过去十年,中国在战略物资方面布局深远。 大豆来自巴西,天然气从卡塔尔、俄罗斯、澳大利亚多源采购。 半导体设备国产率仍低,但中低端替代率已达76%。 CT、核磁、化工、制药、储能,多个领域自研率迅速爬升。

最被外界低估的,是制造链转移速度。 中国不说狠话,但动作精准,不谈对抗,但步步为营。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冰点批国际

冰点批国际

国际大小事,借入我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