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说到做到,敢牺牲中国利益讨好美国,邻国第一个尝到苦果

旭聊 2025-05-06 15:43:16

印度给美国递上的“投名状”,竟然写满“损害中方利益”,这下提前发出警告的商务部,让印度吃到了苦果。 现在的美国,已经开始和其他国家进行关税谈判,但是各方对美国的态度如何呢?首先是欧盟,嘴上强硬,但是行动有限。欧盟批评美国关税政策,但仅计划对28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且未涉及最新对等关税。德国提议运回存放在美国的黄金储备,法国呼吁企业暂停对美投资,但均未采取实质报复措施。 其次是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加征25%关税,但暂停部分措施以换取美国暂缓对加关税。 还有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几乎都是妥协谈判。日本首相石破茂称美国关税是“国难”,但是对美寻求谈判减免。越南、柬埔寨,也主动降低对美关税,争取豁免。至于澳大利亚,虽说批评美国关税“毫无逻辑”,但明确不进行报复。 其实这些国家的反应,还算合乎情理,毕竟不是谁都能承受美方带来的压力。但就算对美国妥协,也不能“乱开枪”,将中方的利益算计进去。这里所说的标志性国家就是印度。 日前,美财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在寻求和超过10个国家进行贸易协议的谈判,其中印度大概率是和美国最先谈妥的国家。 分析认为,印度为何能得到美方青睐,除了对美国妥协外,还把“牺牲中方利益”当成了给美国的投名状,之前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之际,印度突然加高了对进口钢铁的关税,由于中印在该领域的合作较为紧密,因此印度此举,很可能就是在针对中国。 并且深入分析来看,特朗普政府曾表态,可能会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中方进行贸易施压,所以说,这更是很好解释了印度的表现。印度很可能就是遵从了美方的计划,用对中国发难来讨好美国。 其实,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这样干。 印度曾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去年9月时,就对中国钢铁产品征收12%-30%关税,声称保护本土产业,实则为迎合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政策。

此举导致中国钢铁企业短期订单减少,但印度自身钢铁供应不足,反而推高国内价格。 印度还降低对美国关税,配合“印太战略”。2024年莫迪访美时承诺削减418亿美元美国商品关税,2025年进一步让步,如降低液化天然气、汽车等产品关税。印度允许美国海军舰艇在印维修,并合作生产战斗机发动机,以换取美国支持。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印度还主动疏远中国,减少合作。2024年上合峰会,莫迪拒绝出席,降格派外长参会,显示对华冷淡。另外还限制中国投资,禁用中国APP,收紧中国公民签证。 那么印度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首先,经济上得不偿失。贸易逆差扩大:2024财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850亿美元,加征关税未能减少依赖,反而推高国内生产成本。供应链混乱:印度钢铁产业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下游行业成本上升。 其次,外交上陷入两难,美国并未回报,仍对印度加征高关税,并威胁列入“重点观察名单”。 中印关系恶化,中国可能减少对印投资,影响“中印制造业合作”前景。 最后,国内政治压力加剧,印度农民反对对美让步,认为政府“出卖国家利益”。国大党指责莫迪政府“牺牲主权换取美国青睐”。 并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做出了反制。之前商务部就强调,如果有国家希望获得美方的关税豁免,而和美方一起限制和中方贸易往来的情况发生,中方就会强硬反制。 而现在,我们也说到做到,日前,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发放相关医用CT球管反倾销案调查问卷的通知》。具体来看,就是要对美印的相关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动作,大概率是美印产品已经有倾销苗头,未来一旦确认,必然会面临我们的反倾销税。 如此说来,印度也将尝到苦果,但谁让印度非要当这个“出头鸟”呢?既然非要讨好美国,那就要做好踩雷的准备,我们肯定不会让有损我方利益的事情发生。

0 阅读:1012
旭聊

旭聊

家国天下事,小女子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