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一天,刚开完保密会议的国民党速记员沈安娜走出厕所,与一男子擦肩而过,10分钟后,一条绝密的消息,就传到了周恩来手里。 沈安娜,1915年出生于江苏的泰兴,她的家庭背景在当地颇有声望。沈安娜自幼聪明好学,表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1932年,为了逃避家中安排的不自愿婚姻,她与姐姐沈珉离家出走,前往上海继续深造。在上海的求学过程中,沈安娜接触到了中共的地下工作,被特科的中共党员华明之吸引,并最终在1935年经其推荐加入了中共地下组织,开始了她漫长的情报工作生涯。 1949年的春季,重庆的天空布满了阴云,时不时有细雨点滴落下,为这座山城带来一丝清凉。国民党的一处不起眼的会议室内,刚刚结束了一个关乎军事行动的保密会议。会议室内烟雾缭绕,沈安娜坐在角落的速记席上,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她的内心却在紧张地记忆着每一个细节。 会议室内部装潢简朴,墙壁上挂着几幅蒋介石的肖像,中央的大桌周围坐满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和顾问。蒋介石坐在主席位,他的面前放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偶尔翻动几页,讨论中不时指挥着身边的助手取来新的文件。与会者们的面容严肃,不时低声讨论着战略部署,偶尔的肯定或反对都在沈安娜敏锐的耳朵里化作重要信息的碎片。 随着会议的深入,蒋介石开始讨论到一项绝密的军事行动计划,这是针对华北的共产党力量的一次重大打击。他详细说明了调动的兵力,以及预计的攻击路线。每当蒋介石宣布不许记录的绝密内容时,沈安娜便假装停笔,但她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默默记下所有关键信息。 会议终于结束,与会者纷纷起身,议论声和椅子移动的声音充斥整个房间。沈安娜拿起笔记本,假装整理文件,心中却急切地想找一个机会将所掌握的信息传出。她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到自己,然后悄悄地将一张草稿纸滑入口袋。 走出会议室,沈安娜心跳加速,她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记录这些关键信息。她快步向厕所方向前进,这是传递信息最安全的地方——人来人往,不易引起注意。 到达厕所,沈安娜选择了一个角落的隔间。她迅速将草稿纸取出,用速记的方式记录下所有记忆中的关键信息。每一笔划都快速而准确,她知道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完成后,她小心翼翼地将草纸折叠好,藏回口袋中。 步出厕所时,她与一名看似普通的清洁工擦肩而过。这名男子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这是他们之间约定的信号。在转角处,沈安娜假装系鞋带,悄无声息地将折叠好的草纸滑到了地上。清洁工巧妙地用拖把掩盖,将纸张捡起,放入口袋。 这一切动作行云流水,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清洁工离开后,沈安娜调整了一下情绪,重新融入会议结束后的人流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在那张小小的草纸上,记录的却是可能改变战局的重要情报。 沈安娜知道,她的角色虽小,却关乎大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每一次的信息传递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较量。而这次,她再一次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份情报将直接传递到周恩来手中,帮助共产党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沈安娜的间谍活动一直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她得到撤退的指令后,这标志着她长达14年的卧底生涯终于结束。退役后的沈安娜与丈夫华明之定居在北京西郊,享受着和平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即使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沈安娜仍然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同志的关心,她的最后一句话反映了她一生的牺牲和贡献。2010年,沈安娜因病去世,享年95岁。她的故事和她对新中国的贡献被后人铭记。
“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碰她一根汗寒毛!”1950年,毛人凤交给蒋介石一份刚刚抓
【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