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走26年,男子多次讨要却被拒绝,专家:已经捐赠给国家。男子一怒之下将文物局告上法庭。 法庭如何判,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无时无刻不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男子来自于河南开封,开封,作为文化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男子祖上地位显赫,是当时的“豪门大户”,道光皇帝亲自任命男子祖上为武官,圣旨也是那时候下达的。 圣旨是圣物,任命圣旨更应该好好珍藏,不仅仅是一份荣誉,若是丢了,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情,重则直接诛九族。 圣旨作为“圣物”被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起初,男子并不知道家中有圣旨这般文物,还是父亲临终前,将一个小盒子托付到他手中。 “这是道光皇帝任命祖上为武官的圣旨,代代相传,如今我大限将至,将圣旨交予你,儿啊,务必要保存好,不能有任何闪失。” 男子听到父亲的临终嘱咐,重重点头,小心翼翼将圣旨收起来,自此之后,那圣旨就成为了男子对父亲唯一的念想之物。 男子不在乎这圣旨是否是文物,也不在乎这圣旨价值几何,他认为,那圣旨是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自己答应了父亲,无论如何,都要将圣旨好好保管。 男子所在的村庄巴掌大,这种小事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一传十、十传百,传的有鼻子有眼,引起了专家们的好奇与重视,无论是真是假,专家们都决定前往男子家中走一趟,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1985年的一天,一伙穿着中山装,带着金框眼镜的专家们敲响了男子家中的大门,专家们文质彬彬,很是有礼貌,主动开口询问:“听闻您家中有祖传圣旨,这是真的吗?” 男子看专家们语气温和,且都亮明了身份,心中的警惕也消失的无影无踪,点点头,表示自己家中确实有一份祖传圣旨。 专家们一听,心中大喜,对视一眼,随后一位专家提出请求:“我们都是研究清朝历史的专家,希望可以看一看您手中的圣旨。” 男子一听,还能为国家做贡献,若是让清朝历史进一步被挖掘,圣旨存在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意义,想到此处,男子十分爽快,马不停蹄回到房间取出了圣旨。 专家们一看大惊失色,显然,圣旨确实是文物,符合道光年间的历史。 “这圣旨很有研究意义,不应该被埋藏,若是上交国家,让更多人看到,这才是它存在的意义。” 几名专家同时开口,劝说男子将圣旨上交,但男子的反应却很强烈,无论专家们如何劝说,就是一个劲儿的摇头。 “不行,这是我祖传的,我父亲临终前,让我一定要好好保管,我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 专家们一听,也觉得不能勉强,但清朝历史还是要研究的,于是便主动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表示“借”圣旨一段时间,等研究结束之后再归还。 男子一想,这也确实算是一个办法,既不违背父亲临终遗愿,又能够让专家们研究清朝历史,也是一举两得了,便欣然同意。 专家们打下一张“借条”,随后带着那份圣旨离开,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圣旨一“借”就是整整26年。 在此期间,男子多次寻找专家“讨要”圣旨,皆被拒绝了,专家们给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是在研究,就是圣旨“出差”了,还需要一段时间。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眨眼,竟过去了整整26年,等到男子再见到祖传的圣旨时,竟然发现,那圣旨被明晃晃放到了博物馆进行展览,男子心中很是疑惑不解。 一番思考后,男子找到当初给自己打“借条”的专家进行询问,谁料,专家却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表示:“已经捐赠给国家!” 这下子,男子瞬间就怒了,圣旨是自家祖传的,专家们怎么能在未经过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就主动将圣旨捐赠给国家呢? 一怒之下,男子将专家们所在的文物局告上了法庭,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法庭做出了公平公正的判决。 男子以专家们26年前打下的“借条”作为证据,成功拿回了“传家宝”。 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环球网——2015-10-22《河南村民状告文物部门:霸占我家传圣旨》
网友们都无语了。女友要男子给她买奢侈品包包,被男子拒绝了,回到家把男子珍藏很久
【11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14
不要脸的砖家太多了
彩虹
还好有借条,如果借条搞丢了,就要不回来了。
用户64xxx42
诈骗罪?
leslie
弄不好那位专家已经把东西卖掉了
余生喜欢你
不做君子宁做小人的砖家[打脸][打脸][打脸]简直就是不要脸了
小谭
回来的还是真品吗?这么长时间有利息吗
wcywz
是不是真的还两说呢
毛毛虫
借的物品你有什么资格捐赠?
用户17xxx36
慷他人之慨的砖家
林林
拿回去的是复制品吧
雁南飞天
有没有可能最后拿回来的是假的,真的早被砖家掉包了。
用户10xxx48
巧取豪夺还少吗?
淡淡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