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长真是太聪明了!他提出一个想法:加州和上海可以成为中转站,促进中美贸易往来

遥遥谈趣 2025-05-06 14:55:17

加州州长真是太聪明了!他提出一个想法:加州和上海可以成为中转站,促进中美贸易往来!他的想法是这样的,东方大国的货物从上海发出,经由加州再分发到全美。美国的货物从加州发往上海,再由上海分发到全国。这样一来,贸易战就没必要打了。 加州州长这主意确实挺有脑子的,你想啊,中美现在关税打得头破血流,两边企业都叫苦连天。但加州和上海要是能当这个中转站,说不定能把这死局盘活。为啥这么说呢?咱得从两边的家底和现在的形势慢慢聊。 先说加州,这地方是美国西海岸的贸易咽喉。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每年吞吐全美四分之一的集装箱,硅谷的科技企业和亚洲供应链绑得死死的。可特朗普一上台,搞什么 “对等关税”,对中国货加征 145% 的税,直接把加州经济打蒙了。 2025 年一季度,加州对中国出口暴跌 37%,硅谷的芯片厂和洛杉矶的零售商都快扛不住了,这时候州长纽森一拍大腿:既然联邦政府瞎折腾,咱自己想辙! 上海这边呢,洋山港连续 13 年全球吞吐量第一,长三角的制造业辐射全中国。更关键的是,上海自贸区有个 “二线” 政策:外国货进自贸区加工再卖到内地,关税可以按进口原料算,有时候能省一半的钱。这就好比把上海变成一个超级保税仓,外国货进来加工完再分销,成本能压得很低。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打个比方,中国的电动车电池从上海装船,运到加州的长滩港。这时候电池不直接进美国市场,而是先存进加州的对外贸易区(FTZ)。FTZ 是个啥地方?就是美国划出来的免税 “飞地”,货物在里面加工、存储都不用缴税,只有卖到美国本土时才按最终产品征税。 在 FTZ 里,电池可以和美国产的电机组装成整车,这时候整车的原产地就变成美国了,再卖到全美各地,就能避开 145% 的关税。反过来,美国的农产品运到上海自贸区,加工成罐头再卖到中国内陆,也能享受自贸区的关税优惠。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法律空子:原产地规则。按照美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只要货物在加州完成 “实质性改变”(比如组装、加工),就算美国原产。中国电池在加州装个电机,税号从 8507 变到 8703,妥妥的实质性改变。 这样一来,原本要交 145% 关税的中国电池,变成美国产的电动车,关税直接降到 2.5%。这招就叫 “关税洼地转移”,把高关税的商品通过加工变成低关税的产品。 实际效果有多明显呢?2024 年上海自贸区试点过类似模式:日本的汽车零部件运到洋山港,组装成整车再卖到内地,关税从 25% 降到 15%。企业一算账,每辆车能省 3 万块。 现在加州和上海要是联手,这个效应能放大十倍,比如中国的光伏板运到加州,在 FTZ 里装上美国的逆变器,再卖到德州,关税从 301% 降到 2.6%,成本直接腰斩。 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能倒逼中美政策松动,2025 年 5 月,加州联合 12 个州起诉联邦政府,说 “对等关税” 违宪。要是中转站模式让加州经济逆势增长,其他州肯定跟风,联邦政府的关税政策就成了摆设。 就像 2024 年欧盟取消对香港的优惠关税,结果香港通过 “保税展示” 把贸易额反而提升了 12%,最后欧盟自己打脸又恢复了关税优惠。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加州的 FTZ 目前主要服务于本地企业,中国公司进去得和美国企业合资。上海自贸区虽然开放,但外资持股比例还有限制。 不过现在两边都在谈新政策:加州准备允许中资全资运营 FTZ 项目,上海也在试点 “跨境数据自由流动”,方便中美企业实时对接订单。 总的来说,加州和上海当这个中转站,本质上是利用两地的政策差异和地理优势,在关税战的夹缝里凿出一条生路。这招要是成了,中美贸易能少受点夹板气,两边的企业也能喘口气,但能不能成,还得看联邦政府的脸色和企业的执行力。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全球化的今天,想靠关税筑起高墙,最后砸的还是自己的脚。

0 阅读:0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