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左宗棠大怒:166万平

风城春史呀 2025-05-06 14:22:06

1875年,李鸿章说: 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 左宗棠大怒: 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慈禧手一摊表示没钱支持,左宗棠一拍大腿: 我就是自己借钱,也要收回新疆!   1875年的清朝政坛风云变幻,李鸿章与左宗棠这两位重量级官员的政见差异引发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关注。李鸿章,字子陵,安徽人,晚清重臣,以其政治手腕和对外交往的能力而知名。他在历任职位上推行的西方技术和管理方式,使其在晚清政府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对的,湖南人左宗棠,字子泰,同为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和强硬的民族主义立场使他在边疆的治理和军事扩张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这场争论的核心,围绕着新疆的归属和治理方式展开。新疆地理位置关键,且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战略位置对于大清帝国的边疆安全具有非凡意义。   在1875年的一个春日清晨,紫禁城内的气氛异常紧张。在一间宽敞的议事厅中,两位大臣正围绕着新疆的归属发生激烈的辩论。朝堂上,珠帘后的慈禧太后静静地坐着,目光在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来回移动。朝臣们围坐两侧,议事厅内的气氛如同拉紧的弓弦。   李鸿章首先发言,他的声音在厅内回响,显得有些沉闷:“新疆那不毛之地,不要就不要了!”他的面部表情严肃,手中的折扇不时轻轻摇晃。他的言论立即引起了议事厅内一阵低语。   左宗棠站了起来,面对李鸿章,声音坚定而有力:“166万平方公里,你可真大方!”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责问和不满。左宗棠的身姿挺拔,目光如炬,显得格外激动。他继续发言,声音在宽阔的厅堂内回荡:“新疆的水果、牛、羊、矿藏都很丰富,怎么是不毛之地?再说了,我朝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一句话,说不要就不要了,你可真大方!”   李鸿章脸色微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反驳道:“新疆偏远,地广人稀,维持治安和开发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与其如此,不如将资源集中于更为关键的区域。”他的话语中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   此时,慈禧太后轻轻摊开手掌,打断了二人的争论:“打仗需要钱,可是国库空虚啊。”她的声音不高,但足以让全场的人都能听见。   左宗棠此刻显得更为激动,他的声音略显沙哑:“钱,我自己凑。但新疆我们必须拿回来!”他的这番话语,充满了坚定和决断。左宗棠的表情凝重,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个字都显得分量十足。   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些人赞同李鸿章的观点,认为保守军力和财力是当务之急;而另一些人则被左宗棠的激情和对国土完整的坚持所感染。   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一名宫女悄然进入,奉上了一份急件。慈禧太后接过信件,目光扫过其中的内容。片刻之后,她抬起头,对左宗棠说:“不用你自己凑钱,朝廷尚能支援五百万两银子,你去将新疆拿回来吧。”   左宗棠深深一拜,声音洪亮:“遵旨!”他的身影显得更加坚定,这一刻,他不仅是一位大臣,更是一位即将赴战场的将军。他转身出了议事厅,步伐坚定,每一步都彰显着决心。   在他离开后,朝堂上的讨论并未平息。李鸿章依旧保持着他的观点,但在左宗棠的坚持和慈禧的决定面前,他也只能暂时收声。   新疆之争在那一天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左宗棠的坚持和勇气为他赢得了朝廷的支持,也为新疆的归属画下了重要的一笔。在之后的军事行动中,他凭借卓越的指挥和决心,成功收复了新疆的关键地区,为清朝的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左宗棠的决心得到了实际行动的支持。他不仅动员了个人关系,还获得了一些朝廷的资金支持,尽管这些资金远低于所需。1876年,他组织起一支精良的军队,向新疆进军。通过一系列策略和军事行动,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的多个关键地区,包括伊犁和喀什等地,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左宗棠在1878年成功稳定了新疆的局势,此后几年他继续在新疆推行改革,加强了边疆的管理和开发,确保了清朝对这一关键区域的控制。而李鸿章虽然在新疆问题上的观点未被采纳,但他在其他方面如洋务运动的推动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位历史人物的结局,都反映了他们各自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刻影响。左宗棠以其坚定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军事成就被后世铭记,而李鸿章则因其现代化的贡献和对外交往的策略,成为晚清时期复杂历史画卷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

0 阅读:33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