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火药桶巴尔干现在消停了不少,而南亚次大陆却逆风火热起来,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次大陆最为重要的国家之间,因为印控克什米尔的袭击事件闹得剑拔弩张,就差大动干戈,大打出手了。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早早嚷嚷着要对巴基斯坦动手的印度,却迟迟没有动手,而巴基斯坦的后院却丢了一座城,被突然袭击的俾路支解放军和俾路支解放阵线的武装分子打了个措手不及。
5月2日,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省卡拉特县,数百名俾路支武装分子乔装打扮,携带武器乘坐汽车潜入了曼戈切尔市。 这些武装分子潜入市区之后,很快就分布在事先确定的市区重要军政目标和交通要道上。趁巴基斯坦军方不备,准备就绪的武装分子纷纷拿出武器,开始对该市的重要目标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武装分子袭击的目标,包括该市的政府大楼、银行、法院、数据中心等部门。 因为猝不及防,俾路支武装分子很快就夺取了政府大楼和附近的军方哨所。而处于被动状态的巴基斯坦守军,只能选择节节败退。
在交战的过程中,有4名巴基斯坦警察被武装分子抓获,还有一支10人巴基斯坦的小分队遭俾路支武装分子伏击,人员被打死。 很快,俾路支武装分子就控制了这座有8万人口的城市,该市所有政府设施和军事单位,都落入了俾路支武装分子之手。 控制了该市之后,俾路支武装分子,还在该市附近的奎达-卡拉奇高速公路上设立了边检站,对所有路过的运输卡车进行临检。 显然,一朝得手的俾路支武装分子,有把这座城市当作自己固定地盘的打算了。
该市失守之后,巴基斯坦军方已经调派大批的武装力量前往该市,准备对俾路支武装分子进行歼灭战,重新恢复该市的秩序。 俾路支武装分子这次突然袭击之所以能够这么容易得手,据分析和印巴克什米尔冲突有关。因为驻守在这一地区的巴基斯坦第12军大部刚刚被调往克什米尔前线,后方还没有重新布防,就被俾路支武装分子趁虚而入了。 由此可见,这次突然袭击的背后,肯定少不了印度,当然还有阿富汗的影子。 果然,后来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早在4月16日,印度研究分析局就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嫁祸于人的行动计划,打算利用美国副总统万斯带着印度裔夫人前来印度访问之际,在印控克什米尔制造恐袭事件,然后再嫁祸巴基斯坦,进而导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重兵对垒。 同时,印度也借巴基斯坦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给俾路支武装分子制造起事的空间。 至于这则消息的真伪,属于见仁见智的事情。 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次后方的曼戈切尔市被俾路支武装分子占据,肯定是不能够容忍的事情,那是一定要重新夺回来的。 因为对于巴基斯坦来说,绝对不能给俾路支武装分子占据城市的机会。就算是临时占据,也一定要把他们消灭掉的。
这样的话,巴基斯坦势必就需要把已经部署在前线的部分军人重新抽调回来。当然,这样做的话,在克什米尔一线,巴军的力量就会出现薄弱的环节。 不过,问题也不大,只要在克什米尔那边有足够的重兵,少这点军力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毕竟现在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靠人海战术来实现的。 而俾路支武装分子这边,肯定会借机巩固在该市的管控,最起码也是搜刮一番的,如果最终扛不住巴军反击的话。 俾路支之所以频繁出现问题,俾路支的武装分子一直不能被解决掉,从根本上来说,除了这些武装分子有外国势力支持外,也和当地复杂的地形和居民构成有关。
平时,没有机会的时候,这些俾路支武装分子看起来就和那些人畜无害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你根本没法区分谁是恐怖分子,因为他们的脸上也没有刻字。 一旦这些武装分子发现了机会,很快就会武装起来对抗巴基斯坦军方。 这样一个组织,根本不是靠一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可以完成的。这方面,巴基斯坦如果想彻底解决问题,可以多参考一下中国西南剿匪的历史经验。 至于印度会不会借巴基斯坦后院出事的机会在克什米尔发起突然袭击,现在还看不出来苗头,只能再观察观察。 现在巴基斯坦已经对印度封锁港口,局势也日趋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