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康有为奄奄一息,临终前,他拥着年仅22岁、娇艳欲滴的六姨太阿翠,低声说道:“我给你留了一份丰厚的遗产……”阿翠心头暗喜,谁知康有为却提出了一个极为残忍的条件。 康有为博古通今,明理自强,在清末时期也曾发出震耳欲聋的时代强音,为民族自立作斗争,然而,在这些正面的标签之下,他却有着令人难以接受的私生活。 病榻前的铜油灯忽明忽暗,映得康有为的脸像一张青灰色的纸。阿翠攥着他枯瘦的手,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满心盼着那句关键的承诺。
“阿翠啊,”康有为喘着粗气,浑浊的眼珠艰难转动,“我的遗产……都在青岛的老宅和海外产业里……”阿翠呼吸一滞,刚要开口道谢,却被接下来的话惊得浑身发冷。“但你得答应我,在我死后,不许改嫁,要为我守节终生。” 屋内陷入死寂,唯有窗外的风卷着枯叶扑打窗棂。阿翠盯着眼前这个曾经让她仰望的男人,突然觉得无比陌生。她想起嫁进康家这几年,名义上是六姨太,实则像被困在金丝笼里的鸟。
康有为带着她四处游历,人前把她当作炫耀的资本,人后却对她的言行处处管束。此刻,这份所谓的“遗产”,竟成了锁住她后半生的枷锁。 “老爷,您这是何苦……”阿翠声音发颤。康有为猛地攥紧她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你若敢违背,康家上下都不会放过你!”说罢,剧烈的咳嗽让他蜷缩成一团,喉间发出拉风箱般的声响。
阿翠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不过是渔家女出身,被康有为一眼相中带回府中,原以为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却不知这深宅大院里藏着多少算计。 康有为咽气后,阿翠才真正见识到康家的“规矩”。族老们板着脸宣读遗嘱,将她软禁在老宅偏院,门口日夜有人看守。所谓的遗产,不过是每月微薄的例银,还要看康家后人的脸色。她望着镜中逐渐憔悴的自己,想起婚前在海边自由自在的日子,满心悔恨。 而外界对康有为的评价依旧两极分化。有人称赞他是维新先驱,为变法图强奔走呼号;有人唾弃他晚年奢靡,妻妾成群,用冠冕堂皇的借口束缚年轻女子的自由。阿翠的一生,就这样成了他复杂人生里最具争议的注脚。
这场用遗产换取守节的交易,不仅撕开了康有为道貌岸然的面具,更让人们看到,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所谓的思想革新者,骨子里或许仍未摆脱封建礼教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