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新疆爆发叛乱,叛军700多人进攻只有140多人的伊吾县城,我军在一比七的劣势下,成功坚守了40天!
伊吾保卫战,于1950年3月底至5月初,在新疆省伊吾县(如今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尧乐博斯领导的“新疆复国军”发起围攻,解放军新疆军区第6军第16师第46团副营长胡青山率领着一支孤军,坚守伊吾县城长达四十天。最终,援军赶到,成功解除了伊吾县城之围。 伊吾的春天裹着刺骨的风沙,城墙垛口上凝结的血痂混着沙土,在狂风中簌簌掉落。胡青山扒着残破的瞭望口往下看,叛军又一次发起冲锋,马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喊杀声震得人耳膜生疼。他抹了把脸上的硝烟,转头对战士们吼:“省着子弹!等他们进了射程再打!”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充满绝望。叛军切断了电话线,烧毁了粮草车,把伊吾城围得像个铁桶。头几天,战士们还能吃口掺着沙子的面饼,到后来只能煮皮带充饥。卫生员的药箱早就空了,重伤员疼得直咬嘴唇,却没人喊过一声疼。 最凶险的是第七天夜里。叛军趁着暴雨摸上城墙,哨兵发现时,寒光闪闪的弯刀已经劈到眼前。胡青山抄起十字镐就冲了上去,泥浆裹着血水溅进眼睛,他咬着牙挥舞着武器,直到援军赶来才发现,自己的胳膊被砍了深深一道口子。 “胡副营长,咱们还能守多久?”新兵蛋子小张缩在墙角,手里攥着仅剩的三颗子弹。胡青山踹了他一脚:“龟儿子!当年红军过草地吃皮带都没怕过,咱们怕个球!只要还有一个人,伊吾就还是咱们的!”这话像一把火,烧得战士们眼睛通红,抄起家伙又冲上了城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城里能烧的东西都烧光了,连门板都拆下来当武器。叛军开始喊话劝降,承诺只要放下武器就给高官厚禄。回应他们的,是战士们齐刷刷举起的破枪和震天响的骂声。 第四十天清晨,远处突然传来嘹亮的军号声。援军的骑兵卷起漫天黄沙,像一把利剑撕开了叛军的防线。胡青山瘫坐在满是弹孔的城墙上,看着战友们互相抱着又哭又笑,才发现自己的军装早被汗水和血水浸成了硬壳。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四十天里,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三十多次进攻,用血肉之躯在西北边陲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那些在断壁残垣里坚守的日日夜夜,那些啃着皮带也要战斗的身影,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热血的记忆。而伊吾保卫战的故事,就像天山脚下的红柳,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生命之花。
苏米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