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其一

裂谷长河 2025-05-06 09:55:37

1942年,陈独秀在江津病逝,临终之前,陈独秀叫来自己的妻子潘兰珍叮嘱道:“其一,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其二,有一事要切记,为夫立身人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 昏暗的油灯在风中摇曳,潘兰珍紧紧握着丈夫逐渐冰冷的手,泪水止不住地砸在床沿。陈独秀的声音已经微弱得像游丝,可每一个字都像钉子般钉进她心里。这些年跟着他东躲西藏,从上海到江津,日子过得清贫,却也踏实。如今他这一走,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仲甫,你放心......”她哽咽着应下,却见陈独秀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急切,枯瘦的手指死死拽住她的衣角。

原来,早在之前,教育部听闻陈独秀生活窘迫,曾寄来一笔钱,想让他“出山”为国民党政府效力。陈独秀当时就把信封原封不动地扔到一旁,如今临了,还在惦记着这事。 消息传开后,不少人找上门来。有出版商捧着银元,想请潘兰珍写回忆录,讲讲和陈独秀生活的点滴;也有说客打着“为先生正名”的旗号,想让她出面接受政府的资助。

潘兰珍总是红着眼眶把人赶出去,转身抱着陈独秀留下的旧书,躲在屋里哭。她没读过多少书,却把丈夫的话记得比什么都牢——不能拿他的名声去换钱。 日子过得艰难,她就去给人洗衣服、做粗活。手上的皮肤被皂角水泡得发白开裂,可她咬着牙一声不吭。有人劝她:“陈先生都走了,你何苦这么较真?”她就抹一把脸上的汗,倔强地说:“他在的时候,最见不得人没骨气,我不能让他在地下不安生。” 那些年,陈独秀的名字在文坛和政坛依旧是个热议话题。有人骂他“叛逆”,有人赞他“先驱”,可潘兰珍不在乎这些。她记得的,是病榻前丈夫费力地给她讲《新青年》故事的模样,是两人分吃一个红薯时,他把大半都推到她碗里的温度。 直到多年后,潘兰珍在贫病交加中离世,那笔教育部的钱,始终原封不动地锁在柜子里。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对丈夫的承诺。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又历经牢狱之灾,晚年穷困潦倒。

可临终前这两句叮嘱,却让我们看到这位“新文化旗手”最本真的一面——哪怕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守住内心的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份坚守,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也让后人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有血有肉的陈独秀。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

裂谷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