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位乡绅将300名八路军伤员接到自家宅院疗伤,不料竟遭1200名日军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06 07:03:41

1939年,一位乡绅将300名八路军伤员接到自家宅院疗伤,不料竟遭1200名日军团团围困。血战至弹尽粮绝之际,那位地主突然踉跄奔来:"后宅藏着500枚手榴弹,地窖里还有整箱的万发子弹!" 【消息源自:《大宗家村地窖藏枪记:七旬乡绅助八路军破日军围剿》2023-08-15 河北抗战史研究网】 宗子敬的烟袋锅在炕沿上磕出火星时,院外传来第三声布谷鸟叫——这是放哨的民兵约定的暗号。老人猛地直起佝偻的背,对正在喝棒子面粥的曾国华说:"曾队长,鬼子到五里铺了。"屋里十几个八路军战士齐刷刷放下碗筷,有个小战士的筷子还斜插在粥碗里,颤巍巍地晃着。 三天前这支队伍摸黑进村时,鞋底都磨出了窟窿。宗家宅院连夜腾出东西厢房,灶台的火就没熄过,蒸笼里的窝头摞得比房梁还高。这会儿曾国华盯着作战地图上三个黑色箭头,手指在桌面敲出急促的哒哒声。他突然抓起半块没吃完的窝头揣进兜里:"老宗叔,带乡亲们走地道。" 村东头的老槐树下,日军大佐正用望远镜观察青砖院墙。他看见几个穿灰布军装的身影在墙头闪动,轻蔑地哼了声:"困兽犹斗。"身后炮兵小队刚架好九二式步兵炮,炮弹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谁也没注意,宗家后院猪圈里,两头肥猪被赶开后露出块带着铁环的青石板。 地窖里的霉味呛得人睁不开眼。宗子敬举着煤油灯的手直发抖,灯影里突然现出整面墙的弹药箱,摞得比人还高。"民国二十六年藏的,"老人用烟杆戳开个箱子,黄澄澄的子弹哗啦啦泻出来,"本想留着打土匪..."曾国华抓起把三八大盖,枪油味混着尘土直冲鼻腔,他忽然发现枪托上刻着"奉天兵工厂"的字样。 "轰!"第一发炮弹在院门炸响时,二连指导员正带人往麻袋里装手榴弹。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钻进来,把怀里抱着的两瓶老白干往弹药箱上一搁:"我爷让给的,说蘸布条用。"她转身跑出地窖时,辫梢上系的红头绳在黑暗里划出一道弧线。 日军第三次冲锋被打退后,战场出现诡异的寂静。伪军翻译官举着铁皮喇叭喊话:"皇军说了,交枪不杀..."话音未落,宗家宅院的影壁墙突然塌了半截,二十多个八路军从烟尘里冲出来,最前头的战士抡着绑酒瓶的燃烧瓶,火苗在他头顶呼呼作响。日军机枪手刚扣扳机就傻了眼——子弹卡壳了,这批昭和十四年产的弹药,正是半年前他们被游击队截获的军列物资。 战斗结束已是月上中天。宗子敬蹲在炸塌的院墙根,烟袋锅里的火光明明灭灭。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是战士们正在收集日军留下的钢盔和刺刀。曾国华走过来,递给他个铁皮罐头:"从鬼子指挥部缴的,您老尝尝。"老人用烟杆挑开罐头,突然笑了:"东洋人的牛肉,还没咱村的驴肉香哩。" 后来村里人发现,宗家猪圈的石板再没盖严实过——地窖成了民兵训练场。有个戴眼镜的日本记者战后跑来考察,盯着弹痕累累的院墙直嘀咕:"不可思议..."正在晒玉米的老农闻言抬头,把手里玉米粒撒得哗哗响:"这有啥?当年咱宗老爷的烟袋锅,比你们大佐的军刀好使唤!"

0 阅读: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