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曝出来董袭莹论文的原作者是她姑姑的研究生,两篇论文之间存在高度雷同。 那么问题来了,协和医学院对论文是有查重标准和严格的查重方式的,那么董袭莹的论文是如何通过论文查重系统,最后又公然出现在知网上的呢?这是否暴露出协和医学院在这方面的疏忽与漏洞? 这事儿看着像魔术师穿帮——明明台下全是眼睛,戏法愣是成了。查重系统号称“学术照妖镜”,结果在董袭莹这儿成了“滤镜”。问题就出在这儿:查重软件只能查文字相似度,可人家玩的是“跨学科洗稿”。姑姑的研究生写冶金材料,她改头换面成医学影像,专业领域隔了十万八千里,系统哪能看出这是“学术换装游戏”? 更绝的是“家族学术流水线”。姑姑指导的研究生论文没上网,自家人的数据库成了“私有素材库”,查重系统再厉害也扫不到“亲戚的抽屉”。这种操作就像考试前偷了老师没公开的真题,监考老师压根不知道题目泄露,自然抓不到作弊。 知网下架论文的操作更骚。当初怎么上的架?编辑怕是看见通讯作者名单就手抖——爹妈是冶金专家、高校领导,谁敢卡这种“全家桶论文”?学术尊严在权力面前,比手术台上的纱布还薄。查重系统防得住穷学生的复制粘贴,防不住权贵的“定制化抄袭”。 这事儿扯掉了学术圈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教授们忙着把亲戚论文改头换面塞给学生,当院士跨界指导论文像逛菜市场挑白菜,查重系统早不是技术问题,成了人情社会的照妖镜。协和要是真严格查重,首先该查查自己人的学术关系网吧?
我觉得,大家真的不能再扒下去了……现在事态已经不仅仅是医学界了!北大人
【18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