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以20亿美元的高价购入24架苏-35战斗机,这笔交易是近十年来中

星河幻曲悠扬 2025-05-05 19:01:26

2015年,中国以20亿美元的高价购入24架苏-35战斗机,这笔交易是近十年来中俄两国之间金额最大的买卖,如今这些飞机的结局如何? 2023年5月21日,一条来自乌克兰的消息引起了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乌克兰防空部队在赫尔松地区成功击落了一架俄罗斯苏-35战斗机。这已经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第四架被证实击落的苏-35战机。 当消息传来时,中国军事专家张军(化名)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八年前,也就是2015年那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中国以20亿美元的高价从俄罗斯购买了24架苏-35战斗机。这笔交易在当时被视为近十年来中俄两国之间金额最大的军火买卖,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时候各方对这笔交易有不同看法,"张军回忆道,"有人认为价格过高,有人则看重其先进性。最终决策基于对当时国际环境和技术需求的综合评估。" 苏-35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2年,第一代苏-35的原型机首次试飞,但这只是一个技术验证机,并未实现量产。经过漫长的研发过程,2007年底,第二代苏-35S的样机才终于制造完毕。2009年,俄罗斯国防部给出了48架的订单,2012年第一批6架交付测试,2014年正式服役。这款被称为"苏-27超级魔改"的战机,从概念到成熟实际上耗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 在军事技术发展的道路上,美国和俄罗斯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美国将技术重点放在了机载电子设备上,甚至为此牺牲了部分机动性能。有了先进的电子设备,战机就能够使用更好的导弹和更多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反观俄罗斯,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提升飞机的机动性上,这导致在电子设备方面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 苏-35的核心战斗力来自于其装备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理论上,它能够跟踪30多个空中目标,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时可同时对8个目标进行打击。但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已经在2000年为F-22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N/APG-77的时候,俄罗斯依然在使用技术代差明显的无源相控阵雷达。 在全球战机市场上,各国对苏-35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在购买24架后便没有继续追加订单。其他国家如阿联酋、印尼、埃及和伊朗都曾与俄罗斯就购买苏-35进行过谈判,但最终都未能达成交易。特别是伊朗,即使面临军事装备更新的迫切需求,在目睹了苏-35在乌克兰战场的表现后,也选择了放弃这笔交易。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中国军方对当年购入的苏-35战机有了更加理性的评价。据了解,中国部队对苏-35搭载的"雪豹"-E雷达的评价相对中肯,认为它的性能"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好用",但也不算特别突出。这种态度恰恰反映了中国对俄制武器的整体看法——承认其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其局限性。 苏-35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机动性能,这一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肯定。然而,在现代空战环境中,单纯的机动性已经不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唯一因素。电子设备、雷达性能、网络互联能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机的实际作战效能。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在引进24架苏-35后,没有继续追加订单的原因。 国际市场对苏-35的态度变化更加明显。阿联酋早在2014年就与俄罗斯签署了初步购买意向协议,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最终下单。相反,他们在2021年转而购买了80架法国生产的战斗机。印尼曾计划花费11.5亿美元购买12架苏-35,但在2021年因制裁问题主动放弃了交易。埃及原本打算以20亿美元购入24架苏-35SE,却在最后关头终止了合同。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伊朗的案例。2022年底,有消息称俄罗斯因感谢伊朗提供大量无人机,打算将原本给埃及准备的24架苏-35SE转送给伊朗。对于几十年没有更新过战斗机的伊朗来说,这本应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到了2023年7月这笔交易竟然告吹,伊朗宁可继续使用老旧的战机也不愿接收苏-35。 俄乌冲突中苏-35的表现可能是影响各国决策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已经确认在乌克兰战场上有4架苏-35被击落:2022年4月3日,一架苏-35在哈尔科夫州的伊久姆被乌克兰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2022年7月19日,又一架在卡霍夫卡被击落;2023年5月,两架分别在布良斯克和赫尔松被击落。考虑到俄罗斯空天军总共只有95架苏-35,这个损失比例已经不小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苏-35装备的"希比内"电子干扰吊舱在实战中似乎并未发挥预期作用。尽管该系统理论上能够为飞机提供电子战保护,但多次被击落的事实表明,面对来袭导弹时,其效果值得商榷。同样,尽管苏-35的机头周围装有多个光电系统,理论上可为飞行员提供360度无死角视野和激光告警能力,但实战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机发展路线,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又立足自主创新。随着国产战机的快速发展,苏-35在中国空军中的角色也在不断调整和定位。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