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蔡畅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留影,身体十分虚弱! 1990年的金秋,北京城里落叶纷飞,90岁高龄的蔡畅坐在庭院的藤椅上,神情安详却掩不住岁月的疲惫。她刚刚度过了自己的90岁生日,周围的亲友为她送上祝福,但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简朴作风。这是她人生中留下的最后一张影像,身着一件素净的蓝色衣裳,发丝已然全白,目光却依然坚定有神。 照片的背景是她居所的庭院,墙上挂着几张她与李富春、周恩来等老战友的照片,记录着她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照片中唯独缺少她与女儿李特特的合影。这不禁让人想起李特特曾经的感慨:"在我的家中,挂满了父母的照片,可是,照片里唯独没有他们和女儿的合影。" 蔡畅晚年也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可是,她依旧看事情非常的透彻,在她看来,如今不少人死后大办丧事,非常铺张浪费,深以为应该对丧事进行大改革。 时间回溯到1981年底,当她得知老同志张鼎丞去世,遵照遗愿举办了一场简朴的葬礼时,蔡畅十分赞赏,她郑重地表示:"我死后也要像张鼎丞那样简简单单。"她过完90大寿没多久,就在1990年9月11日长眠不醒,生前留下的遗言是:"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党中央尊重这位老革命家的意愿,蔡大姐便这样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提及蔡畅的晚年生活,不得不提起她在1975年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是在北京饭店的一家理发馆,蔡畅在北京饭店理发时,发现了周总理身边的助理,便径直往房间走去。此时的周总理身体已经十分虚弱,饱受病痛的折磨,所以蔡畅看到周总理十分的心痛,她颤抖着手拉着周总理说道:"恩来,你比我小两岁,却叫了我这么多年的大姐,大姐心里不是滋味。" 周总理却说:"我和李富春同时这么多年交情,他都称您一声'大姐',我们便也一直这样叫,没什么的。"蔡畅拉着周总理说道:"恩来,大姐能亲亲你吗?"周总理说:"我也想亲亲大姐"。于是二人轻轻碰了一下脸颊。蔡畅用手背拍了拍周总理的背,似是鼓励也是安慰。 这次周总理来理发也是最后一次来理发,因为周总理的身体再也禁不住病痛的折磨,需要进行化疗,所以蔡畅对周总理也是十分关心。但是这次却成为了最后的告别,在1976年,1月份,周总理去世了,这次蔡畅前来吊唁没有哭,只是拉着邓颖超的手轻轻的拍着,同样是对邓颖超的安抚和默默的安慰。 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蔡畅为了响应改革干部终身制的旧习,她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职务,她坚决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在那段时间里,蔡畅多次和周围的人说:"人老了,就应该主动让位。人活着要有自知之明......" 李特特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心中积压的疑问终于无法抑制。她直接向母亲蔡畅发问:"妈妈,您是不是不爱我?从来没有向我表示过亲热。"这番话让蔡畅感到十分冤枉,她很爱自己的女儿,只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她没有精力与女儿亲热。这段对话,道出了革命家庭中特殊的亲情关系。 就在李特特24岁那年,她在莫斯科邂逅了自己的真爱——一位名叫瓦里亚的俄罗斯小伙子。当李特特好奇地问他为何在众多漂亮的苏联姑娘中偏偏选择自己这个东方人时,瓦里亚真挚地回答:"你还记得几年前吗?你在运动场上是那么美丽......东方姑娘有着独特的神韵和风采。"尽管瓦里亚的父母并不同意儿子娶一个中国姑娘,但作为成年人的瓦里亚坚持自己的选择,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婚礼十分简朴,没有盛大的仪式,甚至连结婚礼服都没有准备,只是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场《人猿泰山》。新房也异常简单:一个铁床、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和一个小衣箱,这就是两人新婚的全部家当。 1943年10月20日,一个意外的事故却给他们带来了喜悦——李特特在马雅可夫斯基广场附近被马车撞倒,早产生下了一个七斤多重的男孩。孩子长得非常漂亮,一双略带褐色的大眼睛,浓密而又微微卷曲的睫毛,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俄罗斯血统。李特特和丈夫给他取名为安德列。 1948年年底,蔡畅在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世界妇女联合大会途中路过莫斯科,前来看望女儿。见到母亲后,李特特既高兴又忐忑,不知该如何解释自己已婚生子的状况。但敏锐的蔡畅很快发现了端倪,直接问道:"特特,你已经结婚了?"在得知真相后,蔡畅虽有不满,但听了女儿的倾诉后,她理解了女儿的选择。正如当年她自己因母亲支持逃离包办婚姻走上革命道路,如今她也不该责备追求幸福的女儿。蔡畅为外孙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勇,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90年代,蔡畅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张留影,身体十分虚弱! 1990年的金秋,北京城里
生而宅命
2025-05-05 17:40:04
0
阅读:63
幸福1
伟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