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仍然不理解二战中东西线之间的世界末日般差异。   很多人对二战的认知都被好

鹏天云光 2025-05-05 15:11:43

西方人仍然不理解二战中东西线之间的世界末日般差异。   很多人对二战的认知都被好莱坞和HBO“带偏”了。这些美国影视公司整天在全世界耳边喊“我们才是救世主”,却把真正扛住德国法西斯的苏联红军当成空气。   先说说阿登战役。美军总爱拿这场仗吹牛逼,说自己以少胜多击退了德军。但他们从来不说,这场战役里德军到底是啥成色。   根据公开资料,1944年底德军在阿登投入了7个装甲师、2个装甲旅和13个步兵师,总兵力24万。   但这些部队都是从东线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很多士兵连完整的军装都没有,坦克里的燃油只能维持三天突进。   就这还能把8万美军精锐防线撕开个大口子,直到70万盟军援军赶到才勉强堵住。要是换成东线那些满编的德军装甲师,美军防线估计早被碾成渣了。   再看看东线战场。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投入了整整100万兵力,光装甲师就有20多个。   结果被苏军围在城里啃冰渣子,最后9万多人投降。1944年库尔斯克会战,德军集中了50个精锐师,包括17个装甲师,结果被苏军的钢铁洪流冲得七零八落,光坦克就损失了1500辆。   这还不算完,到了1945年柏林战役,苏军直接把180个德军师按在地上摩擦,一路打进德国本土。这种规模的战役,在西线根本见不到。   为什么西方媒体不提这些?很简单,好莱坞和HBO是美国的宣传工具。他们拍的二战电影,从《拯救大兵瑞恩》到《兄弟连》,全是美军的个人英雄主义。   《最长的一天》里诺曼底登陆拍得惊天动地,但对东线战场只字不提。HBO的《兄弟连》更是把美军塑造成解放欧洲的唯一力量,好像苏联红军是凭空消失的。   反观苏联电影,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解放》,全是百万大军的史诗级场面,把德军的残暴和苏军的牺牲拍得明明白白。   有人会说,西方媒体也有反思战争的作品啊。比如《西线无战事》,但那是反战题材,跟真实的二战没啥关系。   还有《辛德勒的名单》,虽然讲的是纳粹暴行,但重点还是放在犹太人身上,对苏军的贡献一笔带过。而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把女兵的牺牲拍得催人泪下,却很少有西方人知道。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故意淡化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他们把欧洲战场说成是“民主对抗独裁”,却不提苏联才是消灭德军主力的国家。   这种宣传影响了几代人,直到现在,很多西方人还以为是美军单枪匹马打败了希特勒。   其实,二战的真相就像一碗酸辣汤,酸甜苦辣都有。但美国媒体只给你喝甜的那部分,把酸的辣的全倒掉了。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苏联红军不行”,你就问问他:“阿登战役的德军要是有东线一半的装备,盟军还能活着回来吗?”或者指着好莱坞电影说:“这些玩意儿就跟游戏里的新手教程一样,只能骗骗没见过世面的人。”   说到底,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当我们看着《兵临城下》里的瓦西里时,别忘了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还有无数个瓦西里在浴血奋战。   当我们为《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美军感动时,也该想想在库尔斯克的草原上,苏军坦克手是怎么用生命挡住德军的钢铁洪流。   历史的真相,从来都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 人民资讯——《二战中盟军声东击西的“杰作”——诺曼底登陆》   界面新闻——《关于二战苏德交锋,你该知道的八个事实》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