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

遥遥谈趣 2025-05-05 11:51:32

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有货卖不成钱。 其实这场博弈就像两个高手打牌,手里攥的牌不一样,打法也完全不同。中国手里握着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能一条龙搞定,相当于攥着一副同花顺,理论上能压着对手打。 美国呢,兜里揣着美元霸权这张 “王牌”,本来想着用钱砸场子,结果发现钱越来越不好使了,反而把自己折腾得够呛。 先说中国这边,咱国家制造业占全球三成,41 个工业大类全乎,小到螺丝钉大到航母零件都能造,就拿 2024 年来说,机电产品出口 2.1 万亿美元,汽车卖出去 640 万辆,光新能源汽车一季度就出口 154 万辆,同比涨了 16%。 这意味着啥?全球市场对中国货的依赖就像人离不开空气,就算美国加关税,其他国家还得找咱拿货。比如墨西哥,一季度从中国进口汽车 13.86 万辆,阿联酋也买了 10.79 万辆,这些地方的需求根本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但美国偏要搅局。2025 年特朗普政府一上台就抡起关税大棒,对华关税加到 145%,想逼着企业回迁,结果呢?美国老百姓先遭殃了,洛杉矶假发店 90% 的货来自中国,关税一加,假发价格翻倍,理发师克利夫说顾客都跑光了。 沃尔玛、塔吉特这些大超市警告白宫,再这么搞下去货架要空了,因为美国 98% 的服装、87% 的鞋子都靠进口,关税成本全转嫁给消费者,T 恤、内衣这些必需品价格暴涨 65%。 更夸张的是鸡蛋,墨西哥边境合法售价从 2 美元涨到 8 美元,黑市卖到 13 美元,甚至有人把鸡蛋和冰毒混着走私。美国商会都急眼了,说小企业要被 “无法弥补的伤害”。 美国以为靠美元霸权能压人,结果发现这招越来越不灵。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 182 个国家,处理金额 96.7 万亿元,连巴西、阿根廷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贸易。 2023 年二季度,人民币在中美贸易结算中占比 49%,首次超过美元。这就像打牌时对手突然换了筹码,美元的 “牌面” 在缩水。 更尴尬的是,美国想重建供应链,企业却不买账。科尔尼报告说,美国从亚洲进口的制成品占比从 14.49% 降到 14.1%,但回迁成本高得离谱,380 家受访企业里,47% 认为成本至少翻倍,61% 宁可转移到低关税国家。 《通胀削减法案》砸了 4000 亿美元补贴,结果近四成项目推迟,像 LG 的电池厂、雅宝的锂加工厂都停摆了,因为美国缺乏产业链配套,重建生态比登天还难。 当然,中国这边也不是没压力。美国加关税导致出口受阻,2024 年货物贸易顺差虽然还有 7680 亿美元,但企业利润被压缩,部分行业被迫转型。 不过中国早有后手:一边推动内循环,新能源汽车、光伏这些产业爆发式增长,另一边通过一带一路、RCEP 扩大朋友圈,2024 年对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增长 66%,东盟成了最大贸易伙伴。这就像打牌时,中国不仅守住了基本盘,还在开拓新牌路。 目前来看,这场经济竞速的关键点,在于双方谁能先打破僵局,美国想靠关税逼中国让步,但中国有 14 亿人口的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就算出口减少,内循环也能撑住。 中国则需要在科技自主和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比如新能源领域,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 78%,但欧美用《净零工业法案》限制进口,中国就通过技术迭代(如 N 型电池)和本地化生产(在东南亚设厂)化解压力。 但美国的问题更棘手:制造业回流缺乏根基,美元霸权被削弱,盟友也开始离心离德 —— 欧盟对美加征 25% 关税,韩国、日本抱怨承担了 “芯片战” 的代价。 说白了,这场博弈不是简单的谁输谁赢,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耐力比拼。中国靠产业链韧性和市场纵深打持久战,美国靠金融霸权和技术垄断打突击战。 现在牌局刚到中局,中国手里的 “货” 还很足,美国兜里的 “钱” 却越来越毛,如果美国继续加码关税,可能先把自己经济拖垮;如果中国能顶住压力完成产业升级,未来的牌面会更硬。 这场赌局的最终结果,可能取决于谁能在剧痛中更快调整出牌策略 —— 而目前来看,中国显然更擅长打逆风局。

0 阅读:0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