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2岁的金庸爱上16岁女招待。他想要和妻子离婚,妻子说:“可以,但是

品古观今吖 2025-05-05 10:47:38

1976年,52岁的金庸爱上16岁女招待。他想要和妻子离婚,妻子说:“可以,但是那个女的必须绝育”。金庸才答应没多久,他的长子就美国自缢身亡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巨匠,也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广受欢迎,影响深远,但他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戏剧性和争议。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与他共同经历了多年风雨,助他一手打造出《明报》这一媒体帝国。朱玫不仅是他的事业伙伴,更是家中的支柱,她的智慧和坚韧是金庸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1976年的一个黄昏,金庸在香港的一家酒吧里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酒吧的灯光昏暗,音乐低沉。在一角的吧台旁,金庸点了一杯威士忌,正想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这时,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走了过来,她的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手里端着金庸点的酒。她姿态温婉,眼神中带有对这位著名作家的敬仰。   林乐怡,那位16岁的服务员,穿着简单的制服,却难掩其青春的光彩。她将酒放在金庸面前,小声说道:“您就是金庸先生吧,我很喜欢您的小说。”金庸对她的称赞感到欣慰,便邀请她坐下,谈起了武侠和文学。两人的对话很快变得投机,似乎彼此都找到了久违的懂者。   几个月后,金庸和林乐怡的关系迅速升温。他决定向朱玫提出离婚,希望能与林乐怡开始新的生活。朱玫是金庸的长期伴侣,也是他事业的坚强后盾,这个决定让她感到非常震惊。在家中的书房里,金庸与朱玫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的书房内摆满了书籍和文稿,墙上挂着金庸的剑和一些古代书画,气氛严肃而沉重。   朱玫在听完金庸的决定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了她的条件:“离婚可以,但那个女孩必须做绝育手术。”这个条件出于她对家族未来的考虑,也是对金庸决定的一种考验。   金庸将这个条件转告给林乐怡时,地点是在同一家酒吧的静谧角落。林乐怡听后沉默不语,面对着窗外的霓虹灯光,她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最终,她同意了这个苛刻的要求,显示出她对这段关系的承诺。   在那个充满紧张气氛的夜晚,连绵的雨水无情地打在客厅的窗玻上,仿佛连天空都感受到了家庭即将到来的风暴。客厅内,金庸和朱玫坐在一起,眼前的电话静静地放着,直到它突然响起,划破了夜晚的沉寂。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医院的声音,急切而又沉重,如同一块巨石猛地压在两人的心头。   “查先生,我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很抱歉,我必须通知您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您的儿子查传夏先生……他……他今晚自杀了。”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道闪电劈入了他们的生活,毫无预兆地将两人的世界完全颠覆。查传夏,这个在美国求学的聪明而敏感的青年,他的死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和痛苦之中。   查传夏的自杀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一场家庭的灾难。他一直是家中的骄傲,是金庸与朱玫感情的结晶,他们寄予了他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他的离去,不仅是一个生命的结束,更是父母心中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那一刻,朱玫感到一种空前的绝望,而金庸则是愧疚与自责交织的痛苦。   查传夏的死,成为了金庸与林乐怡婚姻中的一个沉重的背景。尽管两人后来结婚,金庸试图在林乐怡身上找到新的生活希望和慰藉,但这段婚姻始终笼罩着儿子的阴影,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悔恨与不安。林乐怡年轻,本应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她的生活因为绝育手术而永远改变。这次手术,虽然是她为了爱情作出的牺牲,却也成为了她一生的痛。她与金庸的关系,虽然开始于浪漫,最终却沦为两人各自寂寞与痛苦的相伴。   朱玫的去世在1998年带来了另一种悲痛。作为金庸生命中的重要女性,朱玫一直是他的坚强后盾,是他事业上的合伙人,也是家中的灵魂。朱玫坚强而独立的形象,是金庸心中永远的痛。当她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了丈夫的陪伴,没有了儿子的关怀,这使得金庸的内心充满了更多的自责和悲伤。   金庸在晚年时,他的生活充斥着对过去选择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不安。他在公众场合多次提到朱玫,每每提及她,都是满含泪水。他说朱玫的宽容和牺牲是他此生最大的恩情,她的影响深远,让他在晚年依旧感受到她的存在。金庸的爱情观念和人生抉择,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也反映在他一生复杂而多变的个人经历中。朱玫的形象,如同他笔下的女主角一般,既有柔情也有刚烈,既有智慧也有情感的深度。

0 阅读:49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