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21日,十多架日军飞机轰炸桂林,当时我军的防空部队用高射炮对日军机群进行密集射击,一架日军飞机被击中,这架飞机拖着浓烟摇摇晃晃地往南飞去,最后迫降在阳朔县浪石村(今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漓江边的沙洲上。
众所周知,桂林山清水秀,风景众多,美不胜收,是著名风景浏览城市,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十里画廊、漓江、象凤山等著名景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的千古诗句人尽皆知。
经典电影《刘三姐》也是在此取景拍摄。可是这么优美的地方,曾多次遭受过日军轰炸,使其一度成为废墟。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日本侵华事件。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在侵华期间,日军从海洋、陆地及空中对我国发起进攻。
尤其是空中,日军驾驶飞机对我国众多城市进行轰炸。桂林就是被轰炸的众多城市之一。
从1937年开始,桂林时常遭受日空军轰炸,使得桂林百姓苦不堪言,水深火热。
1937年10月,日军第一次大规模轰炸桂林,在桂林投弹五十余枚,使得桂林大面积地方被破坏,房屋成为碎片,伤亡人员达到几百人。
1938年,日军第二次对桂林大规模轰炸,在湘桂铁路,北城桂北路一带、城内中华街、文昌阁等路段以及城外象凤山等处投弹六十余枚,此时的桂林已有破败之象。
1942年,桂林的上空再次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一架架飞机的影子由远及近,一排排炸弹被飞机扔下,紧接着一声声爆炸声音响起,地上的沙土、石头瞬间炸开。驻扎在桂林的防空基地警报声吹起,防空部队立即使用高射炮射击日军机群。
密密麻麻的炮弹飞向日军。很快,一架日军飞机便被炮弹击中,晃晃悠悠拖着浓烟朝南边方向飞去。等防空部队的人找到该架飞机时已经是在漓江的岸边了。
听岸边的一位打渔村民所说当时看见天空中有一架拖着浓烟的飞机降落在漓江岸边,知道这有可能是日本的飞机,又有两个日本人从飞机驾驶室中爬了出来,因为害怕便扔下船躲了起来。在躲的过程中看见日本兵销毁飞机,并抢了船逃走。
防空部队听完,正准备派人去追这两个日本士兵,却发现早已有村民追了过去。
原来是有个村民听闻有日本飞机降落,还有两个日本军抢了船逃走的时候,他独自拿着枪追在日本士兵后面。现在应该与日本军交上手了。
说曹操,曹操到。就在防空部队的人与村民讨论之间,江面上出现了一个身影,正是那个村民。
后来听那个村民所说他在江上跟着日本军划了几十公里,眼看着两个日本军显露疲惫之色,便趁其不备,开枪射击那两个日本士兵。
比较遗憾的是,他当时只射中一个日本兵,剩下的那个日本兵利用地形脱掉身上显眼的日本军服跑掉了。
没人知晓逃掉的日本军在那个地方,直到几天后,阳朔镇上传来有人抓住个一个日本士兵,人民才知道逃掉的那个日本军一路上东躲西藏,顺着江岸流浪到阳朔镇上,并且偷人家东西吃被人抓住送往县府。
据说当时那个日本兵一声不吭,在被抓的时候差点打伤了人,好几个人才制服他,将他扭送县府。
至此,两个日本兵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百姓追捕和抓获日本兵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
但日本对桂林的迫害还远远没有结束,1943年,日军扫射桂林的一辆交通车,伤亡人员十余人;1944年,轰炸桂林西南郊及周围县城;
同年10月,日军使用毒气弹,致使军队与百姓失去战斗力,桂林从此全面沦陷。
美丽的桂林在日本侵略者的侵害下变得面目全非,桂林的百姓也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和家人,流离失所。惊风漂白日,光景西驰流。
战争胜利后,桂林在慢慢恢复以往的美丽,人们也在重建自己的家园。如今,桂林已不见当年破败之象,繁华的街道,宽阔的公路,优美的景色,无一不向行人们展示自己的恢复能力。
而独特的人文风情使得桂林更上一层楼,成为那一抹亮丽的色彩。节假日的桂林更为热闹,许多旅客慕名而来,人山人海,推动了桂林的经济发展。
谢謝謝謝
没有活削两个倭贼的皮已经是善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