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位寡妇用棉絮塞进儿子的嘴里,用手死死捂住儿子的嘴巴,把儿子活活捂死,事后,她没有后悔,眼神哀痛地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的选择不会变。
大家看到标题之后是不是都会觉得这位母亲是残忍的,是没有爱的,是凶狠的。这位寡妇的名字叫邓玉芬,可是如果你继续听下面的故事,你就会知道这个母亲的伟大,并且对她产生敬佩之感。
邓玉芬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她是二婚,和丈夫孕育了7个孩子,她再次嫁到了密云县张家坟,丈夫叫任宗武。
邓玉芬本身就是出生于一个贫穷家的姑娘,而任宗武也是贫困家庭,邓玉芬也没有嫌弃任宗武没钱落魄。
夫妻二人虽然贫困,没有文化,但是他们有志气,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去田地里垦荒,天天硬扛着劳累就为了给家里攒入一笔收入。
在夫妻两人共同的努力下,他们有了七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以后可以自给自足,所以邓玉芬和任宗武都非常幸福并且满足。而他们的幸福生活也被村里人一个个的羡慕,他们这个家庭也被称上了“幸福之家”。
邓玉芬和任宗武都是爱国的人,他们夫妻俩都讨厌日本人,他们既然没有金钱,那就用人力去帮助国家保卫国家,所以邓玉芬和任宗武商量着去参加抗日斗争。
而这件事被七个儿子们听见了,七个儿子们都很支持,并且都商量着一起去参加抗日。
七个儿子们却跟邓玉芬和任宗武说他们不怕牺牲,只要能为国家干一件小事他们都很开心。听到这里,邓玉芬和任宗武悬着的心也放下了,便带着他们去参加抗日战争了。
因为邓玉芬是女人,所以她不能上战场,但是她也没有无所事事,她一直都在和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帮助那些在前线冲锋的战士们给予帮助。
突然,传来了噩耗,她的前五个儿子和丈夫都在战争中牺牲了,这件事情破坏了邓玉芬和任宗武之前的美满幸福生活。她心真的很痛,她悲痛欲绝。可是没有人可以听她诉苦,她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她看着剩下的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邓玉芬也只有这两个儿子是她的亲人了。
虽然邓玉芬的知识文化不高,但是她还是知道战场的生死离别。所以,她理解丈夫和儿子们的牺牲。
邓玉芬很快就从这种悲愤欲绝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她心里一直提醒着自己,如果她都倒下了,那日本人不就得逞了,又想到她最后的两个儿子,她打起精神继续做一些能为国家力所能及的事情。
邓玉芬都知道儿子们都是爱国的人,所以她天天也教育剩下的两个儿子,跟他们说:“父亲和哥哥们都是你们的榜样,他们不怕牺牲,敢于上战场,敢于奉献,你们要像父亲和哥哥们学习。”
孩子们坚定的对母亲说:“娘,我们知道了,我们以后长大了也要为国家效力,也要敢于牺牲,敢于去杀鬼子,我们要把鬼子赶出中国,要为爹跟哥哥们报仇!”邓玉芬表示很欣慰。
可是不幸的是还没等孩子们长大,日本鬼子就已经杀过来了……
1944年,日本人找到邓玉芬的家乡,对她的家乡进行了大扫荡,日本人打着搜查八路军的口号,对家家户户进行了烧杀抢掠。
以为日本人不会再来了,邓玉芬就带着两位孩子跟着乡亲们往山上跑,跑着跑着,等邓玉芬靠在一棵树上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发现六儿子走散了,使劲呼喊名字也不见人影,人已经不见踪影。
邓玉芬心里很急很害怕,她想去找找六儿子,可是后面有日本人的追赶,她似乎不敢行动去找,她只能下狠心带着最后一个儿子跟着乡亲们躲进了山洞里。
日本鬼子随着她们的踪影在山上大面积的搜查,邓玉芬和乡亲们躲在洞里面心都快跳出来了,看着日本鬼子离她们越来越近,小儿子突然开始哭闹,邓玉芬怎么哄都不管用。
邓玉芬心里在想不能因为儿子的哭闹把日本鬼子引过来而害死了乡亲们,邓玉芬紧急之下,用棉絮将儿子的嘴巴堵住,孩子的哭闹停止了。邓玉芬心里的石头落了下来。
就这样过了很久 邓玉芬听了听周围没有日本鬼子的声音了,邓玉芬看看儿子,儿子已经面部发紫,闭着眼睛,她赶紧将棉絮拿走,可是儿子已经憋死了。
邓玉芬一下子十分绝望的心情表现了出来,她一直哭,乡亲们很是同情,但是没有办法,这真的要了她的命。邓玉芬最后和乡亲们一起把小儿子埋葬了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