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到惠州,翻山渡海,秘密大营救何以保住中国“文脉”?走进这座整整90年的三层建筑,感受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38年10月惠州沦陷后,当地旅店几乎被日军烧毁,住宅主人毅然决定将自家的洋楼改建为旅店,东湖旅店由此应运而生。1942年,香港沦陷,当时国民党187师师长、身兼惠州警备总司令的张光琼,就住在东湖旅店顶层,但是越危险的地方就是越安全,西湖边的东湖旅店就这样以“灯下黑”的角色,抢救了包括茅盾、范长江、邹韬奋等100多名从香港逃难而来的文化名人!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向九龙新界发起猛烈攻击,香港沦陷,繁华的“东方之珠”陷入无尽黑暗。众多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于香港,危在旦夕。在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营救行动。一场由周恩来同志亲自指挥的“粤港秘密大营救”在中华大地上悄然上演……
1942年春节前夕,从香港撤离出来的首批文化名人汇聚于东湖旅店,其中包括茅盾夫妇、廖沫沙、韩幽桐等杰出人士。当时,旅店三楼住着张光琼师长,为确保他们的安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特地制定了两条规矩:其一,严禁文化名人上街活动;其二,将各自的笔记本交由专人统一保管。
茅盾夫妇等人在惠州度过的这个春节,注定是难忘的。作为“他们一个月来逃难生活中第一次遇见的大城”(茅盾语),惠州给茅盾、廖沫沙、沙蒙、邹韬奋等亲历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在东湖旅店的停留时间短暂,但文化名人们却在此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茅盾夫妇巧妙地利用卢伟如弄来的食材,亲手烹制了家乡的特色佳肴“风味鸡”。大年初一,众多文化名人与卢伟如等人欢聚一堂,共同享用了一顿别具一格的“团年饭”。这一温馨的场景,如今已被精心雕琢成实景模拟雕像,永久地陈列在东湖旅店内,成为这里一处不朽的红色历史印记。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三层楼,就感觉做一个咖啡馆刚刚好,原来还真是,惠州政府抢救了这个小楼,营建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东湖旅店在秘密大营救期间,成为了文化名人的安全港湾。据统计,这里见证了100多位文化名人被顺利接送,包括茅盾夫妇在内的首批抵达者,以及夏衍、胡风、范长江、邹韬奋等杰出人士。此外,还有国学大师梁漱溟、漫画家丁聪和科学家高士其等知名人士,都在东湖旅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这场周恩来总理亲自布署的秘密大营救历时200余天,救出800多名文化界进步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他方面人士,无一落入敌手,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东湖旅店见证的不止是惊心动魂,还有再困难再危险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中国主人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赓续着中华文明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