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42军126师副师长赵连玉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的途中,不幸遭黑枪射击壮烈牺牲。军区首长得到消息,立即下令:严禁越南百姓接近部队,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 1979年3月,那个硝烟还未散尽的日子,42军126师副师长赵连玉在越南战场上倒下了。他带着部队打赢了无数硬仗,眼看着就要踏上回国的路,却在一片密林中被一颗冷枪击中颈部,血染山坡。那一刻,军区首长震怒,下令不准任何越南百姓靠近部队,连老人孩子都不例外。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一个从放猪娃成长为将军的人,为啥会在最后关头折在这儿?真相一步步揭开,悬念也越来越浓。 赵连玉,1930年出生在辽宁庄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二。小时候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11岁就给地主放猪,风吹日晒,饿着肚子赶猪跑,啥童年乐趣都没捞着。1944年,14岁的他被日本鬼子抓去丹东干苦力,天天搬重物,挨打是家常便饭,眼睁睁看着同胞被欺压,心里的火早就憋下了。1945年日本投降,他才15岁,立马跑去参加解放军,从此扛起了枪,开始了打仗的日子。 他在东北战场上跟着部队到处冲锋,本溪、桓仁、辽阳、营口,哪儿有仗哪儿就有他。塔山阻击战那会儿,他所在的部队硬是守住阵地,挡住国民党援军,帮着拿下了锦州。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他也豁出命去干,身上好几处伤,可没退过一步。仗打完,他从普通兵干到通讯员、排长、连长,后来还当上了团参谋。1962年,他被送到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了两年的军事理论,脑子里的战术思路更清楚了。1964年毕业后,他跑去广东普宁搞“四清”运动,组织能力很强,干得有声有色。1965年,35岁的他当上了42军126师副师长,年纪轻轻就爬到了这位置,真不容易。 他娶了媳妇吕惠荣,可当兵的忙得脚不沾地,连父母去世都没能回去送终,家里的事儿基本顾不上。1979年,中越边境打起来,他带着126师上了前线,在越南北部谅山、高平一带横扫敌军,半个月打了十几仗,干掉好几千敌人,战功没得说,部队里的人都服他。 1979年3月5日,中央军委下了撤军令,赵连玉带着126师一边清残敌一边往回撤。3月8日那天,部队走到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班弄地区,离广西边境就几公里远,眼看着家就在前面了。结果黄昏时,他带着几个干部去查地形,刚爬上一座小山坡,一声枪响,冷不丁从林子里飞出一颗子弹,正中他脖子。他倒下去的时候,血流了一地,警卫员和战友赶紧围上来,可人已经没气了。 后来查清楚,开枪的是个越军狙击手,叫阮成雄,用的是三八式步枪,躲在林子里放的黑枪。那地方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部队压根儿没防住这一手。赵连玉就这么没了,成了自卫还击战里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消息传到军区,首长气得拍桌子,当场下令:不准任何越南人靠近部队,老头老太太小孩儿都不行,怕再出这种事儿。部队里的人都懵了,刚刚还指挥大家的副师长,转眼就没了,谁心里不是一团火? 赵连玉的遗体被当地民兵冒着风险抬回了国,安葬在广西龙州香水乡焦坎村的烈士公墓。那时候条件差,很多牺牲的战士就用塑料袋裹着埋了,可赵连玉好歹有了个棺木,部队里的人都想着多给他点尊重。他的事儿迹后来被整理成材料,收在湖南耒县83214部队博物馆里,照片、军功章、作战记录都摆在那儿,让人看了心里挺沉。 他媳妇吕惠荣后来也没闲着,忍着悲痛到处讲他的故事,搞爱国教育,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公墓那儿总有人去扫墓,学生、老兵、村民都去,带着花站在他墓前默哀。他的故事还进了学校的课本,成了教育小孩儿珍惜和平的材料。中越关系后来缓和了,边境也平静了,可他留下的教训谁也不敢忘。 文艺圈也没放过这段历史,好多小说、电视剧都拿他当原型,拍得挺感人。他的名字跟那场仗的胜利连在一起,成了咱民族硬骨头的象征。 赵连玉这辈子,从放猪娃到将军,走了多坎坷的路啊。他打了一辈子仗,最后却倒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说起来真有点儿让人鼻子发酸。他的命没了,家里人哭断了肠,可他的死也让部队更小心,保住了更多人的命。1979年的那场仗,咱们赢了,可付出的代价不小,赵连玉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战争这东西,说白了就是拿命换来的,残酷得没法儿形容。和平听着挺简单,可背后是多少人拿命拼出来的?赵连玉走了,可他的故事留下来了,让咱们这些后人得好好想想:这代价到底有多大?咱今天的太平是不是他们换来的? 赵连玉的故事听着让人唏嘘,一个英雄就这么倒在了回家的路上,留下了一堆问号。战争结束了,可他没回来,咱们现在享受的和平是不是真值他这条命?历史不能忘,他的牺牲也不是白费,大家伙儿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比如你咋看战争和和平,或者赵连玉这人让你感动在哪儿,咱们一起唠唠,记着这段历史,也珍惜眼前的日子。
1949年,一位被俘的国军副师长李长亨在审讯室里突然开口:"能否替我向周恩来发一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