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连续6晚交火,印军已先输3局】 5月1日深夜,印度正式对巴方飞机实施领空封锁,禁止所有注册、运营或租赁自巴基斯坦的航班进入印方空域。而双方截止4月30日凌晨还在交火,这场冲突,还能止得住吗? 距离袭击事件已过去11天,这一轮交锋中,印度连续三次失手:印军哨所被摧毁、无人机被击落、战机升空却被巴空军逼退。这不是“传言”——据央视新闻和巴方媒体证实,巴军在实控线附近实施反击,摧毁了多个印方哨所,并击落一架“四轴飞行器”无人机。 与此同时,印军四架“阵风”战斗机升空巡逻,巴空军立刻应对,印方战机在巴方的及时应对下选择撤离。有印媒指出,如果“阵风”战机从实控线起飞,以最高时速飞往巴首都伊斯兰堡,仅需3.5分钟。这种“闪击能力”,是展示肌肉,还是带火玩真的? 结果是——升空巡逻,匆匆撤退。这一进一退,谁更被动,不言而喻。 这还不是全部。就在武力对峙的同时,印巴的“封锁战”同步展开。印度宣布自4月30日起,禁止所有巴方注册或租用的飞机进入其领空,直到5月24日。而早在六天前,巴方就已对印方做出相同限制。至此,领空、签证、贸易、舆论,全线对峙,全面升级。 但这一切,源头在哪?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突发恐怖袭击,造成至少26人死亡。袭击者所隶属的“抵抗阵线”组织,被指与被俄认定为恐怖组织的“虔诚军”有关。印度随即指责巴基斯坦支持恐袭,巴方则强烈否认,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更公开警告——如果印度以水资源为武器,切断河流,那就等于对巴基斯坦的生存宣战。 这是正面威胁,也是最底线的表态。 而中方的态度则显得更克制,但分量同样不轻。4月27日,王毅外长应约与巴方通话,强调中方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理解巴方合理安全关切,同时也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扩大。中国驻巴大使也在5月1日与巴总理夏巴兹会面,明确表示:冲突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南亚需要和平,而不是误判。 可真正耐人寻味的是——那些不在场,却影响着局势走向的“外部势力”。 恐袭发生第三天,美国军用运输机就出现在印度空军基地。国务卿鲁比奥随后与印巴高层通话,声称“支持印度反恐”,同时“鼓励巴方配合调查”。这一前一后的表态,真的是中立?还是偏向已然明显? 俄罗斯呢?一方面呼吁双方克制,另一方面又表示“若收到请求,愿意参与调查”。众所周知,印度是俄制武器的最大买家,俄方在这场“调查”中扮演何种角色,恐怕并不单纯。 更有趣的是,一边炮火轰鸣,一边热线不断。4月29日,印巴军方通过热线通话。外交上拉满火力,军事上却又“边打边谈”。这到底是试探,还是提前划线? 问题来了:印巴会不会真的全面开战? 你以为两个拥核国家会轻举妄动?别忘了,这不是历史课本,而是现实新闻。一旦擦枪走火,代价不止于克什米尔。更何况,印巴都在展示肌肉的同时,又悄悄保留了回旋空间:通话、斡旋、媒体信息控制……说明他们都明白,战争不一定能带来胜利,但一定会带来代价。 这时候,中方“支持调查+呼吁克制”的立场,是否反而成了南亚最后的定海神针? 问题在于,有些国家表面呼吁和平,实则下注赌火。有人等着印巴开启核大战,有人巴不得中国也被拖下场。但他们没想过——两个拥核的对手都不愿做“开首枪”的人。在这里我们也要提醒某些势力,不要在战略上误判。克什米尔的局势还没到底,但推一把的手,已经越来越多。印巴全面战争会不会来,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火药桶越抬越高时,点火的人,一定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印度傻眼了!开战在即,巴基斯坦掏出压箱底,清一色“中国制造”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