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6纵17旅旅长率部解放了家乡,请假回乡探亲。旅长荣归故里,他的叔

时说历史 2025-05-03 09:24:58

1947年8月,6纵17旅旅长率部解放了家乡,请假回乡探亲。旅长荣归故里,他的叔叔做了1碗面条招待,还在面条上放上了1块发黑的鸡肉块。

警卫员想要阻止,旅长却含泪说:“谢谢叔叔盛情招待,侄儿感激万分。”

为了尽快获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我党派出刘邓大军前往大别山,占据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于是1947年,6纵17旅旅长李德生奉命攻克新集镇。

“师长,咱们这次战斗大获全胜,我家就在柴山堡,离这不远,我能不能请个小半天假回家探亲?”李德生平日里讲话豪爽,这次倒是有些小心翼翼起来。

师长之前就跟他一起打过仗,慢慢地也知道了点他家里的事。李德生小时候家里穷,就被送去别家学艺,没想到什么都没学到反而还挨了几年的毒打,后来逃出来,又被地主家买去,又是几年毒打。

后来参了军,靠着自己的本事一点点升职,成了旅长,但是算算时间也有十来年没有回去了。

师长点点头,“你去吧,快去快回!”

李旅长当即面露喜色,挺直了身板,笑着朝师长敬了个军礼。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德生心里止不住地激动,这么多年没见,也不知道家中如何,不知道父老乡亲们是否都还安好。

警卫员跟在李德生边上,朝前边看,很快,路的尽头就出现了房子的顶,再往前走,就看见村子在不远处了,不过此时将近饭点,村子里却没有什么烟火气,警卫员有些奇怪。

“旅长,是这个村子吗?怎么像是没有住人了。”

李德生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他仔细观察着,忽然发现不远处的路旁大树下,有个人戴着草帽在观察他们,他远远看着那人,总觉得有些眼熟。

李德生指了指树旁,“那边有个老人家,你先过去问一下。”

警卫员点点头,拔腿就往那个老人那边跑,哪想到警卫员这么一跑,那老人也转头就跑。

“不好啦!白匪来啦!”

不过警务员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体力自然不用多说,一下子就追上了那个老人,他一把拉住那个老人,“老人家,你别害怕,我们不是白匪,我们是共产党,我旅长回来探亲来的。”

那老人听他这么说,当即安静了下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他,警卫员当即往后退了退。

“你看,白匪不穿我这个样子吧。”

老人仍旧警惕地看着他,这时,李德生来了。

“老人家您好,请问您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吗?”

老人点点头,李德生便继续问着,“那您知不知道长德家?”

老人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眼李德生,“你找他家干什么?你是……”

这时,李德生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我是他家的儿子李德生,你是不是……”

“德生啊!”老人猛然抱住李德生,眼里含着眼泪,“你怎么这么多年才回来,你爸妈年年念着你呢!”

李德生也确定了,面前这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

两人说着话回了村子里,听叔叔的描述,李德生眼泪止不住地流,原来这么多年家早被敌人给毁了,父母也早就离开了。

到了村子里,原本都躲在家里的人们,见老人亲昵地拉着李德生,便都放下心来往外走,叔叔没来得及向他们介绍,先把李德生往家里带。

“你回来探亲,也不能让你没个落脚的地,你就在叔叔家住下,我给你煮面吃。”

村民们从他们的话语中也猜出来李德生是谁,看了下他身上的打满补丁的军装仍旧满眼羡慕,“真好啊,穿了这么好的衣服回来。”

李德生还没跟乡亲们说几句话,叔叔就端着两碗素面过来了,每碗上面放着一块漆黑的鸡肉,叔叔不好意思地将碗放在他们两人面前,“家里没什么东西,只有这些了。”

李德生看了看可以称得上是家徒四壁的房子,没说什么,只是笑着拿起筷子,“这吃得比在部队还好呢。”

一旁的警卫员早就饿了很久了,他闻到面条的香味,赶紧塞了一大口,又夹起来上面那块发黑的鸡肉,一口塞进去,但是没想到那鸡肉却坚硬异常,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也不好吐出来,只能硬生生地嚼着咽下去。

“旅长,别吃,这个鸡肉坏了。”

李德生没有回应他,只是默默地把面吃完了,不过鸡肉仍旧留在碗里,朝叔叔笑了笑,“谢谢叔叔盛情招待,侄儿感激万分。”

说完,李德生将自己身上的钱全部给了叔叔还有村民们,让他们多多保重。

出来以后,李德生叹息着向警卫员解释,“我们这一直都不算富裕,于是准备一块鸡肉充场面,等客人来时就放上去,一般客人都不会吃,所以就一直拿来用。”

一旁的警卫员沉默了,心中愧疚万分。他吃了这肉以后,这些形容消瘦的村民又去哪里找鸡肉出来呢。

回到部队以后,过了两年,新中国成立 李德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时不时帮扶村子里的贫困人家。

0 阅读:522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