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京郊牛耕劳作是华北旱作农业的典型缩影,照片中可见农民左手扶犁、右手扬鞭,腰间别着修理犁铧的“羊角锤”。 京郊自耕农占比约65%(1915年农商部统计),每户平均耕地15亩,需自备耕牛(购牛价约40银元,相当于长工两年工资)。无牛农户需“搭犋换工”:三户合养一牛,播种期轮流使用,收割时互助劳作。 尽管1915年农商部曾推广“马拉双轮铧犁”(美国进口,效率提高50%),但京郊农民认为“铁犁翻土过深伤地力”,且马具维护成本高(年需燕麦200公斤),至1930年普及率不足5%。
民国曾经构想的中国东部行政划分
【42评论】【53点赞】